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诊断中的核心价值
支气管哮喘作为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成人哮喘患者既往诊断率仅28.8% ,诊断不足问题突出。而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典型哮喘,其诊断需综合症状与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当疑似哮喘患者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70%时,支气管激发试验成为重要诊断手段,阳性标准通常为吸入激发剂后FEV₁下降≥20% 。对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PC₂₀ - FEV₁<8mg/ml支持哮喘诊断;接受常规ICS治疗患者,PC₂₀<16mg/ml支持诊断 。若直接激发试验阴性,可考虑甘露醇或运动等间接激发 。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重要诊断条件,可用于与变应性咳嗽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鉴别,但需结合抗哮喘治疗有效来确诊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等条件可辅助诊断,且CTVA患者PD₂₀ - FEV₁显著高于典型支气管哮喘组,但与CVA组相近 。隐匿性哮喘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筛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潜在哮喘人群 。职业性哮喘诊断中,虽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无法可靠鉴别,但在职业暴露期间或短期内进行乙酰甲胆碱试验有一定价值 。
在基层医院无法开展激发试验时,可行肺功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进行预测 。不过必须明确,AHR和哮喘并非同一概念,不能仅因AHR阳性就诊断哮喘,需综合判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助力哮喘治疗效果评估
哮喘治疗效果评估方面,AHR被视为哮喘严重程度和疾病控制相关指征。抗炎治疗后AHR下降或者恢复正常,是哮喘治疗有效的表现及远期控制目标。一项为期2年随访研究中,接受AHR评估的治疗组患者轻度急性发作率较未评估患者显著降低(2.3比4.3次/年),且FEV₁显著改善 ,证实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协助评估哮喘治疗效果。哮喘患者病情缓解、维持良好控制水平时,复查支气管激发试验,若结果阴性或AHR程度减轻,可下调治疗方案 。
围手术期支气管激发试验保障患者安全
围手术期管理中,未识别或干预的AHR会增加患者麻醉药物过敏及气道侵入性操作敏感性,引发支气管痉挛等肺部并发症。麻醉相关死亡中7%由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系统索赔案中2%与之有关,其中70%导致死亡 。不同部位手术诱发支气管痉挛风险不同,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强调术前气道反应性评估重要性,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 。对于疑似哮喘症状、哮喘病史、过敏史等AHR高危因素患者,必要时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AHR,准确识别潜在哮喘患者并充分治疗,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对于存在AHR和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建议术前1周至术后12d雾化ICS,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舒张剂,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和药物,注重术后气道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及其他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 。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并合理应用这一重要检查手段。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22):2031-2040.DOI:10.3760/cma.j.cn112137-20240202-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