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其异质性显著,治疗需结合患者分层、分子特征及治疗反应进行动态调整。2024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基于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如DaraVTD、KRD等方案)及IMWG标准更新,对诊疗体系进行系统性优化。
新诊断MM治疗原则
1.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高危患者(如骨髓浆细胞≥60%、FISH高危异常)需密切监测,中低危患者推荐定期检测和随访。
2. 移植适应症:年龄>70岁但体能状态良好者仍可首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移植前含来那度胺疗程建议≤4个以保障干细胞动员成功率。
3. 诱导治疗方案:
①适合移植患者:推荐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等三药联合方案,可联合CD38单抗提升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
强推荐: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
·如经济条件允许,可在上述方案中加入CD38单抗,出现神经病变可更换为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
中等程度推荐:
· 肾功能损伤患者可使用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VPd)
·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
·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
弱推荐:
·沙利度胺/阿霉素/地塞米松(TAd)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TCd)
②不适合移植患者:采用CD38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Rd)等方案,衰弱患者可逐步增加药物强度。
强推荐:
·CD38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Rd)
·CD38单抗/硼替佐米/美法仑/醋酸泼尼松(D-VMP)
中等程度推荐:
·硼替佐米/美法仑/醋酸泼尼松(VMP)
·美法仑/醋酸泼尼松/沙利度胺(MPT)
4. ASCT实施要点:预处理美法仑剂量根据肾功能调整(140~200 mg/m²),高危患者建议串联移植(首次移植后6个月内行二次移植)。
5. 维持治疗:来那度胺为基础方案,高危患者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维持时间至少2年,沙利度胺仅限低危患者短期使用。
复发MM治疗策略
1. 首次复发:优先选择含CD38单抗、卡非佐米或泊马度胺的新药组合(如Dara-VD),有条件者行挽救性ASCT。
2. 多线复发:以免疫治疗(CAR-T、双抗)和临床试验为主,强调延长生存与生活质量平衡。
支持治疗管理
1. 骨病: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用于有症状患者,预防性使用需监测肾功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需外科干预。
2. 高钙血症:地舒单抗起效快但需防低钙血症,严重病例需水化、利尿及透析。
3. 感染预防:大剂量地塞米松方案需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和真菌感染,HBV阳性患者需抗病毒治疗。
通过整合分层治疗、新药应用及全程管理理念,为MM患者提供从诊断到支持治疗的标准化路径,助力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
文章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12):1186-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