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贫血(Chronic Anemia, CRA)作为临床常见病症,其诊断与管理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系统梳理CRA的核心诊疗框架,涵盖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分级、形态学分类及病因学解析三大维度,结合国际指南与我国实践标准,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CRA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非妊娠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
·妊娠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00g/L
CRA严重程度分级
b: NCl标准正常值:Hb为140~180g/L(男),120~160g/L(女)。
c: 2011 WHO标准正常值为成年男性Hb不低于130g/L,非妊娠成年女性Hb不低于120g/L,妊娠女性Hb不低于110g/L。
d:我国标准正常值为成年男性Hb不低于120gL,非妊娠成年女性Hb不低于110g/L,妊娠女性Hb不低于100g/L。
CRA归类分类
1. 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变小,MCV<80fl,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鉴别诊断参考了骨髓形态学分类及病因分析。
2. 正常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正常MCV 80~100fl,病因复杂,包括慢性病、溶血、出血及骨髓造血异常。
3. 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变大MCV>100fl,主要因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导致,同时需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依据形态学及病因学分类。
4. 网织红细胞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5%。
5. 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破坏增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5%。
CRA病因分类
1. 非化疗相关CRA: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受侵犯等)引起的贫血。
2. 化疗相关CRA: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引起的贫血。
非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表现:
1、缺铁:转铁蛋白饱和度<20%,铁蛋白<30μg/L
2、营养缺乏:铁水平下降以及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和/或维生素B₁₂或叶酸水平低下。铁蛋白水平用以评价铁储量。血清铁和TIBC检测宜选空腹值。
3、出血:便隐血阳性或内镜发现出血。
4、溶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试验阳性,结合珠蛋白水平低下,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
5、肾性疾病:GFR<60ml/(min·1.73m²),≥3个月。
6、遗传性贫血:有个人史和家族史。
7、铁粒幼细胞贫血:髓中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8、内分泌功能紊乱:性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
(1)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和放疗的常见不良反应。细胞毒性药物尤其铂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是CRA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的化疗药物的开发及其之间的联合应用使贫血问题在临床上日渐突出。这些药物能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造成肾脏损害,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EPO减少而引起贫血。抗体偶联药物(ADC) 作为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靶向药物,兼具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强大杀伤作用以及抗体药物的精准靶向性。该类药物所携带的有效载荷即细胞毒性药物所产生的骨髓抑制效应,也会造成贫血。最新荟萃分析显示临床试验中ADC药物导致贫血的发生率为33.1%。骨骼放疗也与血液毒性相关。
(2) 靶向治疗药物也会引起血液毒性,如PARP抑制剂等。与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尼拉帕尼)相关的严重贫血的发生率为9.1%(95% CI 5.1%~15.7%)。大型临床试验中PARP抑制剂贫血发生率见下表。
(2) 免疫抑制剂也会引起血液系统毒性。CheckMate078研究"显示,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相关血液系统毒性中贫血发生率大约4%,3~4级的毒性<1%。SHR-1210(Camrelizumab)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贫血发生率为11%,其中3~4级为2%。由于肿瘤及其并发症、其他抗肿瘤治疗均可导致血细胞减少,因此在诊断免疫相关的血液系统毒性时应排除这些因素。
文章来源: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