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格利珠单抗治疗蕈样真菌病(MF)与Sézary综合征(SS)的临床实践与挑战
指南
2025-03-19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蕈样真菌病 Sézary综合征 莫格利珠单抗

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蕈样肉芽肿(MF)与塞扎里综合征(SS)因其病程迁延、治疗棘手,长期困扰着医患双方。莫格利珠单抗——这一靶向CCR4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为晚期MF/SS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疆域。从单药突破到联合探索,从剂量优化到风险防控,其临床应用正经历从循证验证到个体化决策的深刻转型。  

 

格利珠单抗治疗MF和SS的临床研究

莫格利珠单抗联合治疗

莫格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处于探索阶段,有待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4例贝沙罗汀单药治疗失败的MF或SS患者接受莫格利珠单抗联合贝沙罗汀治疗后获得缓解且疗效持续。有学者认为MF或SS患者接受低剂量全身皮肤电子束疗法(TSEBT)后序贯莫格利珠单抗治疗具有一定生物学合理性。2例SS患者在接受12 Gy TSEBT治疗后使用莫格利珠单抗达到了全身病变缓解且疗效持续。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莫格利珠单抗联合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治疗晚期MF和SS的效果,该研究纳入11例患者,其中1例MF、10例SS,73%的患者皮肤症状改善,血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减少,皮肤和血液受累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7.2、7.6个月,且总体耐受性良好。该研究结果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建议

莫格利珠单抗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1次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SS或晚期(Ⅲ、Ⅳ期)MF成年患者。


莫格利珠单抗临床应用

莫格利珠单抗治疗推荐

莫格利珠单抗临床推荐剂量和用法:1 mg/kg,静脉输注至少60 min,每28 d为1个治疗周期,首个周期每周给药1次,分别在第1、8、15、22天给药;后续周期按每两周输注1次,分别在第1、15天给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应在计划给药日给药,最晚不应超过2 d。如果遗漏给药超过2 d,则应尽快进行下一次给药,此后应根据新的计划日继续执行给药方案。

预防用药建议:在首次输注莫格利珠单抗前使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进行预防治疗。如果发生输注反应,在随后输注莫格利珠单抗前应给予预防用药。

莫格利珠单抗剂量调整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疾病亚型(MF或SS)、CCR4表达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的人群,无需调整莫格利珠单抗剂量。轻至重度肾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轻、中度肝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重度肝损伤患者尚不明确;考虑到莫格利珠单抗可从母体传递到胎儿,不建议妊娠患者或未使用避孕措施的育龄患者使用;动物生殖研究发现,即使莫格利珠单抗暴露水平高于临床试验推荐剂量,也未表现出对于胎儿不良发育的潜在影响,但因尚未获得莫格利珠单抗对母乳喂养婴儿或乳汁分泌影响的相关数据,建议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充分权衡母乳喂养和患者获益后决定。

莫格利珠单抗不良反应及管理

输注相关反应和药物性皮疹是莫格利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输注相关反应主要发生在输注早期,通常在莫格利珠单抗输注的前30~60 min,且仅限于莫格利珠单抗前2次输注,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即可有效控制。建议初次应用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预防药物,详细方法见。莫格利珠单抗相关皮疹(MAR)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5周,其中25%的患者发生时间超过31周,大多症状轻微。有回顾性研究纳入19例患者共52份活组织检查样本对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索,明确了3种主要组织学模式:海绵/银屑病样皮炎(33/52)、界面皮炎(11/52)和肉芽肿性皮炎(8/52),近一半样本同时显示出至少2种反应模式,多为局灶性或轻度。MAVORIC研究结果显示MAR中的肉芽肿性皮炎与患者的持久临床缓解相关,但MAR是否为MF或SS患者的积极预后因素尚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严重可致命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病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莫格利珠单抗通过减少Treg细胞来增强抗肿瘤活性,因此具有导致以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虽然MAVORIC研究未观察到SJS、TEN,KW-0761研究17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SJS,但临床实践中仍明确建议,一旦患者确诊为SJS、TEN,应立即停用莫格利珠单抗并请皮肤科会诊加强专科对症治疗。

莫格利珠单抗治疗后的患者如需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则移植并发症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移植后患者情况,及时发现移植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证据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莫格利珠单抗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分级、剂量调整和支持治疗见。

专家建议

莫格利珠单抗临床应用以单药治疗为主,单次应用推荐剂量为1 mg/kg,静脉输注,每周期28 d。首次输注前的预防用药建议包括抗组胺药和解热镇痛药。不建议重症肝损伤患者使用,妊娠期、哺乳期、育龄期患者应用前需权衡获益与风险,其他人群无需进行剂量调整。莫格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如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移植并发症。

莫格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反应和输注反应,尽早发现异常并加强对症处理。一旦SJS和TEN诊断明确,应立即停用莫格利珠单抗,加强专科治疗。

 

 

文章来源:

中国医疗保健腘肌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莫格利珠单抗治疗蕈样真菌病和Sézary综合征专家推荐意见(2025年版)[J].白血病·淋巴瘤,2025,34(1):8-1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