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的机制解析与风险
共识
2025-03-08
作者: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血液系统疾病 专家共识

       在现代医学的武器库中,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如同一位身兼多职的"生物调解员"。既能在免疫风暴中筑起防御屏障,又可能因过度干预引发新的危机。这种从成千上万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抗体浓缩物,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症及重症感染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至今未被完全破译。然而,这IVIG背后的血栓风险、过敏反应与个体化差异,正迫使医学界重新审视"万能生物制剂"的定义边界。在精准医疗时代,理解IVIG的"攻守平衡术",已成为临床抉择中不可回避的生命命题。


作用机制 

       IVIG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IVIG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目前提出的关于IVIG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①IgG的Fc片段能特异性地与一些免疫效应细胞结合,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②IVIG通过与抗原结合F(ab)2部分发挥免疫替代作用,IVIG中的多种特异性抗体既可直接封闭机体抗原的作用位点,使致病性抗体滴度下降,又可与机体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

③IVIG具有广谱抗正常人蛋白和抗独特性抗体的作用,可通过抢占自身抗体的作用位点,加速清除和中和循环中的自身抗体;

④抗炎作用:IVIG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作用。此外,IVIG还可能通过补体抑制、阻断Fas配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等其他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潜在的抗炎作用,且这些机制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协同作用;

⑤清除致病微生物:IVIG中含有多种抗细菌毒素抗体,中和细菌毒素含有的超抗原,可清除体内持续存在的病毒、细菌毒素等致病微生物。


不良反应

       IVIG引起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极低,是因为对输入血浆的供者筛查和传染病检测的要求非常严格。此外,IVIG制造过程本身包括至少1个、通常是2个病毒灭活或去除步骤,以防止在筛查过程中出现传染性病原体。然而,IVIG是一种由大量人血浆制成的产品,仍存在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关于IVIG相关不良反应的前瞻性数据报道较少,IVIG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15%,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自限性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发热、皮疹等,通常为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一般可以通过降低IVIG的输液速度来减轻或避免。IVIG禁忌人群包括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以及有抗IgA抗体选择性IgA缺乏者。严重不良反应为严重过敏反应、急性肾衰竭、血栓栓塞事件和无菌性脑膜炎。IVIG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影响肾脏、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血液系统。其中使用免疫球蛋白可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病史、使用雌激素、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高粘血症以及心血管风险因素。应对有血栓形成事件已知危险因素的患者及对有高粘血症风险患者的血液黏度进行基线评估。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应给予小剂量和最小滴速,用药前应确保患者进行适当的补水。鉴于其缺乏潜在不良事件的严重性和发生率的数据,本共识认为临床医师应限制IVIG的处方,只有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使用。此外,每个品牌的IVIG因制备方案不同,可能有独特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血液学组,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免疫与微生态研究转化协作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南药学,2024,22(3):553-56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