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不仅面临更高的癌症发病风险,其全因死亡率、治疗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亦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显示,糖尿病使乳腺癌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约50%,且糖尿病前期(pre-DM)作为独立危险因子,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然而,当前临床对乳腺癌患者血糖异常的筛查和管理仍存在显著不足,尤其是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漏诊率高,导致大量未知晓患者未能及时干预。
一、糖尿病及pre-DM对乳腺癌患者的危害
1. 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
• 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非糖尿病者升高约50%,乳腺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30天伤口感染风险增加,且整体并发症(如假体/皮瓣失败、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 多项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即使确诊乳腺癌后发生糖尿病,仍与死亡率增加相关。
2. 治疗并发症风险增加
• 手术风险: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上肢功能障碍风险更高,但假体早期失败率无显著差异。
• 化疗风险: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感染等并发症更常见,且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能加剧血糖波动。
• 放疗风险:糖尿病增加放疗后并发症(如皮肤损伤、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感染)。
3. 生活质量与功能损害
• 乳腺癌伴糖尿病患者身体、情感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提示更严重的功能丧失。
4. 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与危害
• pre-DM是发展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与乳腺癌死亡率相关。研究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将遗漏70%-80%的餐后高血糖患者,OGTT筛查可提高诊断率。
二、乳腺癌患者糖尿病与pre-DM的诊断挑战
推荐5: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发生率高,且多以餐后高血糖为主、未知晓率高,仅查空腹血糖易漏诊;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为理想(专家共识度:98.3%)
1. 诊断标准与局限性
• WHO及中国指南推荐空腹血糖、OGTT 2小时血糖及HbA1c联合检测,但HbA1c在中国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最佳截断值为6.0%,pre-DM为5.5%。
• 中国糖尿病患者以餐后高血糖为主(占70%-80%),仅依赖空腹血糖易漏诊。
2. 乳腺癌患者筛查策略
• OGTT的必要性: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化疗期间及治疗后均应行OGTT,新诊断糖尿病及pre-DM比例分别高达84%和79.7%。
• 动态监测与干预:化疗期间血糖波动大,需密切监测;对pre-DM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转化风险。
3. 中国本土化建议
• 推广《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体系,结合年龄、BMI、腰围等指标筛查高危人群。
• 强调“三高共管”(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参考《中国T2DM防治指南(2020年版)》。
糖尿病及pre-DM对乳腺癌患者的危害贯穿治疗全程,从筛查、并发症管理到预后均需系统性干预。临床应重视OGTT的应用,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与规范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死亡率。未来需进一步推动多学科协作,制定针对乳腺癌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共识。
文章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4,18(5):59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