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现状与相互影响机制
共识
2025-03-20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糖尿病 乳腺癌 糖尿病前期 未知晓糖尿病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糖尿病(DM)及糖尿病前期(pre-DM)患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糖尿病的关联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乳腺癌治疗也可能进一步加剧糖代谢异常。然而,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糖尿病及pre-DM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且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临床管理面临挑战。《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结合国内外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机制研究,系统分析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糖尿病与pre-DM的现状,探讨糖尿病与乳腺癌的相互影响路径,并提出临床管理建议,为多学科协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及pre-DM的流行病学特征

推荐1: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临床肿瘤医师需关注的乳腺癌重要伴随疾病,应重视其筛查、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度:100%)

1. 糖尿病与pre-DM的总体流行趋势  

  •    普通人群: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升至2017年的12.8%,pre-DM患病率达33.4%。女性糖尿病患病率(11.8%)虽略低于男性,但未知晓率高达56.7%,治疗率仅37.0%。  

  •    乳腺癌人群:  

     - 重庆地区研究显示,初诊乳腺癌患者中pre-DM和糖尿病比例分别达50.6%和25.3%;化疗后糖代谢异常比例仍高达61.5%。  

     - 根据IDF最新标准(1小时血糖≥8.6 mmol/L为pre-DM,≥11.6 mmol/L为糖尿病),中国乳腺癌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升至36.7%,pre-DM达44.1%,但知晓率仅11.8%,治疗率不足10%。  

2. 临床筛查的迫切性  

  •    乳腺癌患者中约82.3%的糖尿病病例未被诊断,pre-DM未知晓率高达95.6%。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显示,无糖尿病史的乳腺癌患者中75.9%存在糖耐量异常,提示常规血糖筛查的必要性。  


二、糖尿病与乳腺癌的相互影响

推荐2:乳腺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100%)

推荐3:PI3Kα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均有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应用其治疗期间均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98.3%)

推荐4:二甲双胍与CDK4/6抑制剂可能存在膜转运体的竞争,两者合用可能干扰药物肾脏清除,增加药物血浆浓度。故在两者合用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100%)

1. 糖尿病对乳腺癌的促进作用  

  •    代谢紊乱驱动肿瘤进展:  

     - 高血糖:通过Warburg效应加速癌细胞增殖,并激活VEGF、NF-κB等通路,增强侵袭性。  

     - 高胰岛素血症: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与雌激素协同促进肿瘤生长。  

     - IGF-1水平升高:刺激导管原位癌向浸润性癌转化,并通过血管生成促进转移。  

  • 性激素失衡与氧化应激:  

     - 胰岛素抵抗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增加游离雌激素水平;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增强进一步升高雌激素,促进乳腺癌发生。  

     - 高血糖诱导ROS堆积,损伤DNA并激活HIF-1α,加剧肿瘤微环境缺氧,促进转移。  

2. 乳腺癌治疗对糖代谢的负面影响  

  •    化疗:蒽环类、铂类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胰腺β细胞;糖皮质激素辅助用药及体重增加加剧胰岛素抵抗。  

  •    内分泌治疗:  

     - 他莫昔芬使糖尿病风险增加13%~16%;芳香化酶抑制剂(AI)在亚洲人群中风险更高(HR=1.14~4.27)。  

     - 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导致3级高血糖发生率36.6%,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引发高血糖风险4%。  

  •    靶向与免疫治疗:  

     - CDK4/6抑制剂与二甲双胍竞争肾脏转运蛋白,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能诱发ICI相关糖尿病(ICI-DM),79%病例与PD-1/PD-L1抑制剂相关,38%~71%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三、临床管理策略与专家共识  

推荐2:乳腺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100%)

推荐3:PI3Kα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均有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应用其治疗期间均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98.3%)

推荐4:二甲双胍与CDK4/6抑制剂可能存在膜转运体的竞争,两者合用可能干扰药物肾脏清除,增加药物血浆浓度。故在两者合用期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度:100%)

1. 筛查与诊断优化  

  •    推荐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初诊时进行OGTT及1小时血糖检测,化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血糖指标(共识度100%)。  

  •    采用IDF新标准(1小时血糖)提高pre-DM和糖尿病检出率。  

 

2. 治疗期血糖监控  

  •    化疗与内分泌治疗**:密切监测血糖波动,优先选择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方案(如避免联合使用AI与PI3K抑制剂)。  

  •    靶向治疗:  

     - 使用PI3K/mTOR抑制剂时,建议基线评估胰岛素抵抗状态,治疗期间每2周监测血糖(共识度98.3%)。  

     - CDK4/6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时,需调整剂量并监测乳酸水平(共识度100%)。  

3. 多学科协作管理  

  •    肿瘤科与内分泌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控糖方案,优先选择二甲双胍(兼具抗肿瘤潜力)及SGLT-2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  

  •    对ICI-DM患者,立即停用免疫治疗并启动胰岛素替代疗法。  

 

糖尿病与乳腺癌的交互作用构成“恶性循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未来需加强乳腺癌全程血糖管理,探索代谢干预与抗肿瘤治疗的协同效应,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长期结局。


 

文章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4,18(5):593-60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