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开启子宫颈癌诊疗新篇章
指南
2025-03-21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免疫治疗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约60.4万例,死亡病例34.2万例。我国2022年数据显示,新发病例达15.07万例,死亡5.57万例,农村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尽管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已显著降低部分人群风险,但晚期及复发患者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临床应用为子宫颈癌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兴领域,通过激活或重塑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大治疗策略。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PD-1/PD-L1CTLA-4等免疫抑制通路,恢复T细胞抗肿瘤活性,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在宫颈癌领域,ICI的临床应用已从后线治疗逐步推进至一线,但其规范化应用仍面临挑战。  

 

免疫治疗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传递解除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激活免疫系统并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迄今为止,ICI主要应用于晚期、持续性或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包括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通过不同机制的抗肿瘤作用而提高疗效。

目前已有多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并投入到子宫颈癌临床应用中,从后线到一线治疗适应证逐渐增多,但国内尚缺乏最新ICl应用于子宫颈癌治疗方面的规范及专业指南推荐。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依据相关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编写专家组成员对指南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投票确定推荐等级及推荐意见,形成了《子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版)》。本指南中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1


子宫颈癌ICI标志物检测

目前,PD-L1表达仍然是作为预测ICl对子宫颈癌患者获益的重要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荟萃分析表明,子宫颈癌患者PD-L1表达阳性[以综合阳性评分(CPS)1计算]8.5%~93.3%,汇总阳性率为58.1%95%Cl50.6%~65.4%),其中,鳞癌表达为67.8%95%Cl60.4%~74.8%)、腺癌为36.6%95%CI 20.8%~53.9%)。子宫颈癌患者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体细胞突变的中位数为1~10个突变/Mb,TMB-H(≥10个突变/Mb)在所有子宫颈癌中的占比约10%~20%。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也可用作预测癌症患者ICl疗效的生物标志物,MSI-H/dMMR在子宫颈癌中占比较低,约2%~12%

推荐意见:

晚期/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推荐检测以下生物标志物:

(1)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D-L1表达(推荐级别:1)

(2)若肿瘤组织PD-L1阴性者,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缺失(MLH1MSH2MSH6PSM2)(推荐级别:2A)

(3)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TMBMSI(推荐级别:3)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子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7):712-7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