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健康评估:影像学检查分类指南
指南
2025-03-21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影像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更准确地解读检查结果,《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制定了详细的评估分类体系。无论是常规乳腺 X 线、乳腺超声,还是乳腺 MRI 检查,其评估分类都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清晰、规范的指引。

 

常规乳腺X线评估分类

应该对每个病灶进行完整的评估和分类

评估不完全

BI-RADS 0类:需要召回(recall)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筛查情况下应用。推荐的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和超声检查等。在中国,一些妇女乳房内脂肪较少,实质丰富,乳腺组织缺乏自然对比,可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如超声、乳腺X线断层摄影、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及MRI等)进一步检查,也可将其归为0类。

评估完全

⑴ BI-RADS 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乳腺是对称的,无肿块、结构扭曲,无可疑钙化。恶性的可能性为0%。

⑵ BI-RADS 2类:也是“正常”的评价结果,但有良性改变,如钙化的纤维腺瘤、皮肤钙

化、金属异物(活检或术后的金属夹)及含脂肪的病变(积乳囊肿、脂肪瘤及错构瘤)等。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及符合手术部位的结构扭曲等亦归为此类。总体而言,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恶性的可能性为0%。

⑶ BI-RADS 3类:只用于几乎可以确定的良性病变,恶性可能性为0%~2%。放射科医师通常期望此类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以证实先前的判断。

包括不可触及的边缘清楚的无钙化的肿块、局灶性不对称、孤立集群分布的点状钙化。3类病变的常规处理程序为:首先X线摄片短期随访(一般为6个月),6个月后再常规随访,此后再12个月乃至2年以上,如连续2~3年保持稳定则可将原先的3类判读(可能良性)改为2类判读(良性)。如果短期随访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可以直接改判为2类或1类,随后常规随访。

⑷ BI-RADS 4类:广泛用于判定绝大部分需要介入性诊断的影像学发现。其恶性的可能性为2%~95%。可细分为:① 4A类:其恶性的可能性为2%~10%,活检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靠,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此类病变包括一些可触及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如超声提示的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脓肿。② 4B类:其恶性的可能性为10%~50%。需要对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严格对照,良性病变的判定取决于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符合,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具有排他性的典型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脂肪坏死及肉芽肿性病变等,则可进行观察;如穿刺活检结果为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等,则进一步的切除活检就是必需的。③ 4C类:更加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类那样典型的病变,其恶性的可能性为50%~95%,包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或新出现的微细线样钙化,此类病变往往是恶性的,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作进一步的分析。

⑸ BI-RADS 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类病变

的恶性可能性≥95%。常为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多形性和线样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肿块伴多形性钙化。

⑹ BI-RADS 6类:用来描述活检已证实为恶性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活检后,或监测新辅助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BI-RADS 6类不适用于对恶性病灶完全切除(肿块切除术)后的检查。

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切缘为阴性的病例,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3类(可能良性)或2类(良性);与活检不在一个区域的可疑恶性病变应单独评估,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4类(可疑恶性)或5类(高度提示恶性),可建议活检或手术干预。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超声检查对病灶特征描述的专业术语要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超声描述的专业术语需要体现对病灶良恶性的判断和分类的影响,且对多个特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优于单个指标的判断。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专业术语内涵也将会有所改变。本指南分类标准参照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分类标准。

评估不完全

BI-RADS 0类: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检查或MRI等)进一步评估。

在多数情况下,超声检查可对乳腺进行全面评估。当超声作为初次检查时,下列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一种情况是超声检查乳腺内有明显的病灶而其超声特征又不足以作出评价,此时必须借助乳腺X线检查或MRI;另一种情况是临床有阳性体征,如触及肿块、浆液性溢液或乳头溢血、乳腺癌术后及放疗后瘢痕需要明确是否复发等,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也必须借助乳腺X线检查或MRI对乳腺进行评估。

 

评估完全—分类

⑴ BI-RADS 1类:阴性。临床上无阳性体征,超声影像未见异常,如无肿块、无结构扭曲、无皮肤增厚及无微小钙化等。

⑵ BI-RADS 2类: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可每6~12个月随诊。如单纯囊肿、乳腺假体、脂肪瘤、乳腺内淋巴结(也可以归入1类)、多次复查图像无变化的良性病灶术后改变及有记录的经过多次检查影像变化不大的结节可能为纤维腺瘤等。

⑶ BI-RADS 3类:可能良性病灶。建议短期复查(3~6个月)及加做其他检查。根据乳腺X线检查积累的临床经验,超声发现明确的典型良性超声特征如实性椭圆形、边界清、平行于皮肤生长的肿块,很大可能是乳腺纤维腺瘤,其恶性危险性应该小于2%,如同时得到临床、乳腺X线检查或MRI的印证更佳。新发现的纤维腺瘤、囊性腺病、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类)、未扪及的多发复杂囊肿或簇状囊肿、病理学检查明确的乳腺炎症及恶性病变的术后早期随访都可归于此类。

⑷ BI-RADS 4类:可疑的恶性病灶。此类病灶的恶性可能性为2%~95%。一旦评估为4类即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不完全符合良性病变或有恶性特征均归于此类,目前可将其划分为4A类、4B类及4C类。4A类更倾向于良性病变,不能肯定的纤维腺瘤、有乳头溢液或溢血的导管内病灶及不能明确的乳腺炎症都可归于此类,其恶性符合率为2%~10%;4B类难以根据声像图来明确良恶性,其恶性可能性为10%~50%;4C类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其恶性可能性为50%~94%。

⑸ BI-RADS 5类:高度可能恶性,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超声声像图恶性特征明显的病灶归于此类,其恶性可能性≥95%,应开始进行积极的治疗,经皮穿刺活检(通常是影像引导下的空芯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⑹ BI-RADS 6类: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此类用于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局部治疗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引起的影像学改变。

 

常规乳腺MRI评估分类

评估不完全

BI-RADS 0类:需要进一步影像评估。一般MRI检查后较少用这个分类。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评估,如使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再做一次MRI检查,参考既往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等。

评估完全

⑴ BI-RADS 1类:阴性。

⑵ BI-RADS 2类:良性病变,如无强化的纤维腺瘤、囊肿、无强化的陈旧性瘢痕、乳腺假体,以及含脂肪的病变如油性囊肿、脂肪瘤、错构瘤等。这一分类无恶行征象发现。

⑶ BI-RADS 3类: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恶性的可能性非常低,小于2%。良性可能性非常大,但需要通过影像随访确认其稳定性。较可疑者可3个月后随访,一般是6个月后复查。

⑷ BI-RADS 4类:可疑恶性,要考虑活检。不具有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但不能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建议进行活检,此类病灶的恶性概率为2%~95%。也可以参照乳腺X线检查分类进而将病灶细分为4A类(恶性概率为2%~10%)、4B (恶性概率为10%~50%)和4C类(恶性概率为50%~95%)。

⑸ BI-RADS 5类:高度怀疑恶性,应进行临床干预(恶性概率≥95%)。

⑹ BI-RADS 6类:已通过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需要再做扩大手术的病例,MRI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是否有残存病灶。也可以用作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的病灶。



文章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癌症杂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12):1092-118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