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R-T细胞疗法成功革新恶性肿瘤治疗后,这一突破性技术正加速向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拓展。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杜冰/刘明耀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全球首个靶向CD19的异体CAR-T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研究成果,为系统性硬化症、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难治性疾病提供了全新治疗范式。
技术突破:通用型CAR-T破解行业痛点
传统自体CAR-T疗法需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进行个性化改造,存在制备周期长(约4-6周)、成本高昂(国内售价超百万元)及患者T细胞功能缺陷等问题。徐沪济团队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健康供体T细胞的HLA-A、HLA-B和TRAC基因,成功开发出通用型CD19 CAR-T细胞药物TyU19。这一创新不仅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制备周期缩短至5周、成本降至十余万元,更通过消除HLA抗原避免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同时保留TCR信号通路完整性,显著提升细胞活性与持久性。
临床疗效:三例重症患者实现深度缓解
研究团队对1例难治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及2例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实施了TyU19治疗。结果显示:
• 坏死性肌病患者肌酶水平恢复正常,肌肉活检显示炎症浸润消失,核磁共振证实肌肉损伤显著改善,抗合成酶抗体转阴;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肤硬度评分下降超过50%,高分辨率CT显示肺部纤维化病灶吸收,皮肤活检发现新胶原生成标志物表达上调。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细胞因子风暴(CRS)或GVHD,仅发生1-2级细胞减少症,经对症处理后快速恢复。扩展至12例患者的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疗效安全性一致性。
科学意义:改写自身免疫治疗格局
该研究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首次实现异体CAR-T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首次通过基因编辑规避免疫排斥风险,首次证明CAR-T细胞可长期存活并持续清除致病B细胞。与传统疗法依赖免疫抑制剂不同,TyU19通过精准靶向CD19阳性B细胞,清除自身反应性浆细胞同时保留免疫稳态,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转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路径。
目前,研究团队正推进多中心临床试验,计划纳入50例患者并延长随访时间。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CAR-T技术有望从肿瘤治疗的"专属武器"蜕变为攻克自身免疫病的革命性工具,开启个体化精准医疗的新篇章。
内容来源:
Xiaobing Wang, Xin Wu, Binghe Tan, et al.Allogeneic CD19-targeted CAR-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yositis and systemic sclerosis.Cell. 2024 Sep 5;187(18):4890-4904.e9.doi: 10.1016/j.cell.2024.06.027. Epub 2024 Jul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