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靶向B细胞的生物制剂,在多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重要价值。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指南的更新,其应用时机逐渐明确。《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系统总结利妥昔单抗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适用人群、推荐强度及疗效数据,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一、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时机
推荐意见:伴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且对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不佳或有禁忌的SLE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A,la)。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或溶血性贫血的SLE患者可尽早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A,la)。
1. 适用人群:
·重要脏器(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严重受累且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禁忌者(A,1a)。
·严重血小板减少(PLT<20-30×10^9/L)或溶血性贫血患者,建议早期应用(A,1a)。
2. 疗效证据:
·多项Meta分析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的总缓解率达73%-95%,显著降低SLEDAI和BILAG评分(P<0.01);
·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中,利妥昔单抗可快速改善认知障碍、癫痫等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SLEDAI、BILAG评分均显著下降)。
·狼疮肾炎(LN)患者中,利妥昔单抗可降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风险,联合激素及霉酚酸酯效果更优。
二、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的时机
推荐意见:对于重症活动性或复发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us polyangiitis,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患者,建议优先使用利妥昔单抗而非环磷酰胺进行诱导缓解治疗(A,1b);对于经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取得诱导缓解的重症GPA和MPA患者,推荐优先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而非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A,1b)。
推荐意见:对于复发或难治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us polyan-gitis,EGPA)患者,利妥昔单抗可用于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B,2a)。
1. GPA/MPA治疗推荐:
· 诱导缓解:优先选择利妥昔单抗(A,1b),尤其复发患者疗效优于环磷酰胺(67% vs 42%,P=0.01);
· 维持治疗:利妥昔单抗显著降低复发率(5% vs 29%,P=0.002),生存率更高(100% vs 93%,P=0.045)。
2. EGPA治疗:
- 复发/难治患者推荐使用(B,2a),ANCA阳性者缓解率更优(80% vs 38%,P=0.013)。
三、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时机
推荐意见:伴有严重、难治性腺体外表现的pSS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B,2b)。不推荐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局部症状(口眼干燥症)(B,2b)。
1. 适用人群:严重腺外表现(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等)(B,2b);
2. 疗效数据:
·改善外周神经病变(3个月缓解率65%);
·不推荐用于口眼干燥症状(B,2b)。
四、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时机
推荐意见:对TNF抑制剂治疗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RA,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A,la)。对传统DMARDs药物应答不佳且有使用其他生物制剂禁忌时,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A,1b)。
1. 适用人群:
·TNF抑制剂无效/不耐受的中重度RA(A,1a);
·传统DMARDs失败且有生物制剂禁忌者(A,1b)。
2.疗效: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显著改善ACR50(RR=3.3)、抑制骨破坏,费用低于TNFi(P<0.001)。
五、利妥昔单抗治疗IgG4相关疾病的时机
推荐意见:对糖皮质激素和传统DMARDs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diseases,IgG4-RD)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用于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B,2a)。
1.适用人群:激素/传统免疫抑制剂失败者(B,2a);
2.证据:完全缓解率88.5%,复发率16.9%,安全性良好。
六、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的时机
推荐意见:对于难治性、活动性IIMs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A,la)。
1. 适用人群:难治性活动性IIMs(A,1a),尤其伴吞咽困难、难治性皮疹者;
2. 疗效:总有效率65%,抗合成酶抗体或幼年发病者疗效更优。
七、利妥昔单抗治疗抗磷脂综合征(APS)的时机
推荐意见7:对于难治性灾难性APS(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APS)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B,2b)。
1. 适用人群:难治性灾难性APS(CAPS)(B,2b);
2. 病例支持: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缓解血栓性微血管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八、利妥昔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CV)的时机
推荐意见8:对糖皮质激素联合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经充分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CV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亦可用于重症者的初始治疗(A,1b)。
1. 适用人群: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失败或重症初始治疗(A,1b);
2. 证据:利妥昔单抗12个月药物保留率64.3%(vs 3.5%,P<0.001),完全缓解率显著提升(HR=3.7,P=0.01)。
利妥昔单抗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价值,其应用需结合疾病活动度、受累器官及治疗应答动态调整。未来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其在特殊人群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文章来源: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风湿免疫分会,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小组.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0):70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