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风湿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核心药物,但其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严重的胃肠道损伤,包括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研究显示,大剂量GC(如泼尼松≥1.0 mg/kg/d)使胃溃疡风险增加5.4倍,而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上消化道并发症风险飙升近13倍。《抗风湿药物胃肠道损伤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析GC相关胃肠道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分层管理策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意见6:使用GC需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损伤,长期大剂量服用GC导致胃肠道溃疡的风险更高(2B)(同意度:9.38±0.90)。
一、GC的胃肠道损伤机制与风险特点
1. 病理机制
·黏膜屏障破坏:GC抑制黏液合成、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延缓黏膜修复;
·溃疡风险激增:长期使用显著增加胃十二指肠溃疡(风险增加2.4倍)、出血(1.8倍)及穿孔(1.6倍)。
2. 剂量与疗程影响
·大剂量定义:泼尼松≥1.0 mg/kg/d,溃疡风险随疗程延长递增(7天风险1.37倍,14d风险1.66倍,28天达1.84倍);
·核心原则:采用最低有效剂量,缩短疗程。
推荐意见7:GC相关消化道溃疡的危险因素包括消化道溃疡病史、重度吸烟者、重度饮酒者、年龄>65岁、GC与NSAIDs联合用药、服用过其他增加消化道溃疡风险的药物(如双膦酸盐)(2B)(同意度:9.31±0.88)。
二、GC相关溃疡的高危人群与危险因素
1. 主要危险因素
·病史与习惯:既往消化道溃疡、重度吸烟(≥20支/天)、重度饮酒(女性>8次/周,男性>15次/周);
·年龄与联用药物:年龄>65岁,联用NSAIDs(风险增加8.9倍)或双膦酸盐。
2. 风险分层示例
·高危人群:GC联用NSAIDs+吸烟史;
·中危人群:单用大剂量GC或合并1项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8:长期大剂量使用GC,或者联用NSAIDs时需要关注可能的不良反应,若出现胃肠道损伤症状,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可做胃肠镜、胶囊内镜、粪便隐血试验、钙卫蛋白检测等。大剂量使用GC时建议加用PPI或者黏膜保护剂,非大剂量使用GC但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建议权衡利弊,选择性使用PPI或者黏膜保护剂。黏膜保护剂对大剂量GC引起的胃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B)(同意度:9.31±0.93)。
三、分层管理:监测与防护策略
1. 早期识别与检查
·症状监测:腹痛、黑便等提示需重新评估;
·检查手段:
- 胃镜/胶囊内镜:明确溃疡位置及范围;
- 粪便隐血与钙卫蛋白:筛查隐匿性小肠损伤(敏感性高)。
2. 药物防护方案
·大剂量GC或联用NSAIDs:
- 强制联用PPI(如奥美拉唑)或内源性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
- 研究证实替普瑞酮保护效果与PPI相当,且不增加骨折或感染风险。
·非大剂量GC但合并危险因素:权衡利弊后选择性使用黏膜保护剂。
3. 避免风险叠加
·限制联用药物:避免同时使用NSAIDs、抗凝剂;
·替代方案: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代传统NSAIDs。
文章来源:
黄红,段利华,姜林娣,等.抗风湿药物胃肠道损伤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5):29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