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TAK)的诊治原则与分层治疗策略
指南
2025-03-17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治疗 指南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TAK)是一种以血管炎症和慢性进展性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诊治需兼顾短期症状控制与长期器官保护。随着对TAK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及新型药物的应用,临床治疗策略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然而,复发率高、药物反应差异大、多器官受累等问题仍为TAK管理的主要挑战。本文基于最新国际指南与循证证据,系统阐述TAK的诊治原则、治疗目标及分层治疗方案,重点聚焦初发活动性TAK的诱导缓解策略与复发性/难治型TAK的优化干预路径,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TAK的诊治原则与治疗目标

推荐意见:TAK的诊治原则为早期诊断,在对疾病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个体化治疗。TAK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症状,达到临床缓解;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实现疾病长期持续缓解;通过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防治并发症,预防和减少器官损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GPS)

1. 核心原则

  • 早期诊断与评估:通过多学科协作(风湿免疫科主导,联合影像科、血管外科等)全面评估疾病活动性、血管损伤及器官功能。  

  • 个体化治疗:结合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药物安全性及患者经济条件制定分层方案。  

2. 治疗目标分层

  • 短期目标:控制炎症活动(临床缓解率≥60%)、改善症状(如肢体缺血、全身症状)。  

  • 长期目标:预防复发(5年复发率50%~96%)、减少器官损害(高血压、脑梗死等),提升生活质量。  

3. 复发高危因素

  • 病程短、既往复发史、升主动脉受累、动脉瘤、炎症标志物升高等需强化监测与干预。  


初发活动性TAK的诱导缓解治疗

推荐意见:激素是TAK诱导缓解的基础用药,对初发活动性TAK,推荐使用口服泼尼松片40~60 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1C)。联合使用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进行诱导缓解治疗(1A)

1. 激素作为基石

  • 剂量策略:  

     - 重症活动:泼尼松40~60 mg/d(或等效激素),快速抑制炎症。  

     - 局限病变/轻症:25~30 mg/d起始,降低激素相关副作用风险。  

  • 单药局限性:激素单药缓解率60%,但减量期复发率高达50%~80%,需联合治疗。  

2. 联合传统免疫抑制剂(csDMARDs)

  • 优选药物: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来氟米特、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 疗效证据:  

     - 激素联合csDMARDs可提升临床缓解率至64%,血管稳定率达81%。  

     - 来氟米特在减少激素累积剂量(6.3g vs. 13.3g)及缩短停药时间(20.8月 vs. 34.1月)方面更具优势。  

  • 选择依据:兼顾疗效、生育需求(如环磷酰胺慎用于育龄女性)及成本效益。 

     

复发性/难治型TAK的优化治疗策略

推荐意见:对轻症复发的TAK患者,推荐将激素的剂量增加至至少前次有效剂量,并调整DMARDs的使用(1C);对重症复发的TAK患者,推荐使用大剂量激素重新诱导缓解,或按照初发疾病增加激素剂量,并调整DMARDs的使用(1C);对经csDMARDs治疗复发的或难治型TAK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DMARDs等(2C)

1. 复发分型与干预  

  • 轻症复发:上调激素至既往有效剂量,调整csDMARDs种类或剂量。  

  • 重症复发(缺血事件、血管炎进展):重启大剂量激素(如泼尼松1 mg/kg/d),联合强化免疫抑制。  

2. 生物制剂(bDMARDs)的应用

  • 适应症:csDMARDs效果不佳或复发的TAK患者。

作为csDMARDs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用于难治性或复发性TAK。

  • 药物选择:  

     - TNF-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临床缓解率81%,血管稳定率86%。  

     - 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延迟复发时间,PET/CT炎症摄取降低率62%。 

     - 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初步研究显示完全缓解率88.5%,复发率11.5%,潜力显著。  

     - 疗效对比:托珠单抗与TNF抑制剂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利妥昔单抗作为后备选择(缓解率50%)。  

3. 治疗难点与未来方向  

  • 停药后复发 :托珠单抗停药后复发率100%,需探索长期维持方案。  

  • 新型靶点:JAK抑制剂、IL-23/IL-17通路调节剂等正在临床试验中。  

TAK的诊治需以“早期干预、分层管理、多学科协作”为核心,通过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实现快速诱导缓解,生物制剂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重要选择。未来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明确最佳药物序贯策略及长期维持治疗方案,最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与生存质量。

 

 

文章来源: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血管炎学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血管炎学组,等.中国大动脉炎诊疗指南(2023)[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2):132-15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