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主题的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以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痛苦和不便。长期以来,IBS-C的治疗面临挑战,传统疗法如纤维素补充剂、渗透性泻药等效果有限,且常伴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对肠道生理学和神经-肠道轴的深入理解,针对IBS-C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鸟苷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如普卡那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通过激活肠道GC-C受体,增加肠液分泌,加速肠道转运,从而缓解便秘和腹部症状。普卡那肽的出现为IBS-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整体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潜力。目前,普卡那肽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IBS-C和慢性特发性便秘,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普卡那肽疗效和安全性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不同剂量疗效的比较以及对个体症状改善的细致分析,对于优化临床用药方案和更好地服务患者至关重要。
2.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伴便秘(IBS-C)是一种常见的肠-脑互动疾病,其特征是复发性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困难和/或排便频率降低。腹痛是IBS-C患者最困扰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甚至较其他类型IBS患者更为严重。此外,IBS-C患者常伴有腹胀、腹部不适、腹胀感和排便费力等多种症状,这些症状的复杂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现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IBS-C患者的症状,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普遍不高,许多患者的症状控制仍不理想。
普卡那肽是一种鸟苷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成人IBS-C。先前的两项设计相同的3期临床试验已证实普卡那肽在治疗成人IBS-C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普卡那肽在总体缓解率以及腹部和肠道症状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为了更深入地评估普卡那肽在IBS-C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这两项3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不同剂量(3mg和6mg)普卡那肽对IBS-C患者的疗效差异,并更详细地分析普卡那肽对IBS-C患者多种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的改善情况,以及其安全性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普卡那肽提供更全面的证据。
3. 研究方法简介
本研究为一项综合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汇总了来自两项设计相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的数据(ClinicalTrials.gov 注册号:NCT02387359 和 NCT02493452)。研究参与者为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18至85岁IBS-C成人患者,体重指数在18至40 kg/m²之间。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1)接受每日一次口服普卡那肽3mg、普卡那肽6mg或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2周。研究期间,允许患者在必要时使用比沙可啶作为解救药物,但每周最多使用2天。
主要疗效终点是总体反应率,定义为在12周治疗期间至少有6周同时满足腹痛反应(平均最严重腹痛评分较基线改善≥30%)和大便频率反应(完全自发性排便[CSBM]频率较基线增加≥1次)的复合标准。关键次要疗效终点是持续反应率,定义为在总体反应的基础上,在最后4周治疗期内至少有2周满足每周复合标准。其他次要终点包括在12周治疗期间和每周,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胀感和痉挛等个体症状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以及自发性排便(SBM)和CSBM频率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的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研究数据通过患者每日电子日记记录,包括排便频率、完整性以及腹痛、腹部不适、腹胀、痉挛和排便费力等症状的强度(使用11分制评分)。在基线和第12周,还记录了患者对腹痛、IBS症状和IBS疾病严重程度的总体评估。统计分析采用意向治疗(ITT)人群的数据,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比较反应率,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连续变量数据。
4. 研究结果和解读
本研究共纳入2176例IBS-C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普卡那肽3mg组n=724,普卡那肽6mg组n=723,安慰剂组n=729),2182例患者纳入安全性分析。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在各治疗组间均衡,约四分之三为女性,平均年龄43.5岁,平均基线腹部症状评分约为6.5分,表明症状强度为中等。
主要疗效结果:总体反应率
如图1所示,普卡那肽3mg组和6mg组的总体反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25.6%和26.7% vs 16.0%,P<0.001)。在总体反应的各个组成部分方面,普卡那肽组在腹痛反应和大便频率反应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1)。
次要疗效结果:持续反应率及个体症状改善
普卡那肽3mg组和6mg组的持续反应率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24.3%和25.6% vs 15.6%,P<0.001)。
个体腹部症状的每周评估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普卡那肽3mg和6mg组在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胀感和痉挛等症状方面均显示出显著改善。腹部不适、腹胀、腹胀感和痉挛的改善从第1周开始显现,腹痛的改善则从第2周开始,且这种改善持续至第12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2周,症状改善程度有所下降,但普卡那肽组在大多数腹部症状方面仍优于安慰剂组。图2展示了在12周治疗期和2周治疗后期间,各症状LSM值相对于基线的变化趋势。
此外,在12周治疗期间,普卡那肽3mg和6mg组的排便频率(SBM/周和CSBM/周)较基线均显著增加(P<0.001 vs 安慰剂)。患者对腹痛、IBS症状和IBS疾病严重程度的总体评分在普卡那肽组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1 vs 安慰剂)。
表2总结了12周治疗的次要疗效结果。
文章来源:Brenner DM, Dorn SD, Fogel RP, Christie J, Laitman AP, Rosenberg J. Plecanatide Improves Symptom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Results of an Integr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Two Phase 3 Trials. Int J Gen Med. 2023;16:3769-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