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在我国食管癌临床诊疗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发布后便成为临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指南秉持 “严谨、科学、实用” 的原则持续更新,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共同构建起我国食管癌临床诊疗行为的参考体系。每年,食管癌领域的专家们都会充分研讨,积极吸纳国际前沿研究进展,并紧密结合我国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际情况,致力于为临床实践提供兼具时效性与实用性的指导。
2024 版《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在多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更新,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显著影响。在外科领域,基于全球首个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 Ⅲ 期临床研究 ESCORT-NEO 研究成果,新增了 “新辅助免疫治疗” 推荐。该研究表明,在传统白蛋白紫杉醇 / 紫杉醇 + 顺铂方案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显著提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性良好。这一更新意味着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有望逐步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之一。不过,后续仍需积累更多数据以观察该方案的长期生存结果,并探索更优化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同时,指南对姑息性食管切除术的实施给出了更明确建议,对于术中发现食管原发灶无法 R0 切除的情况,不推荐进行姑息性食管切除术。此外,结合临床实践与国情,PET-CT 的推荐级别从 Ⅲ 级提升至 Ⅱ 级,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进行食管癌诊疗。
放疗部分的更新主要聚焦于放疗剂量以及老年患者放化疗方案的调整。并且,依据荷兰 SANO 研究结果,新版指南对新辅助治疗后是否采取 “wait and see” 策略做出了更新,同时明确了观察等待阶段的合理监测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鉴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在执行保器官策略时,临床需密切监测,谨慎实施。
在免疫治疗方面,其作为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方案地位已得到确立,2024 版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同时免疫治疗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像 ESCORT-NEO 等 Ⅲ 期研究数据显示,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联合应用,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尤其是在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免疫治疗在食管癌围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将逐渐明晰,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为了推动《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的有效实施,后续工作至关重要。指南的制定凝聚了众多顶级专家的智慧,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培训和广泛的学术推广来助力其落地。专业学会应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从更高层面而言,相关政策支持及质控工作不可或缺。例如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开展的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并将相关指标纳入医院评审和质量监督体系,能有力推动指南的应用。目前食管癌诊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已成立,将持续深入开展工作,确保指南在实际临床中得到有效应用。
当前指南中的证据较多来源于欧美临床研究,而我国食管癌患者具有自身独特特点。因此,开展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纳入未来指南,对于提升指南对中国患者的适用性、完善指南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临床医生针对中国食管癌患者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坚实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4)-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