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诊疗指导,其中急性反应期的处理尤为关键,关乎患者预后,值得每位医生深入研读。
急性反应期通常指病程的前两周,是救治 AP 的黄金时期。此阶段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器官功能障碍突出,病情在发病后 72h 达到高峰,极易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强化这一时期的监测与治疗,对缩短脏器受损时间、减少 SAP 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完善 AP 诊断和评估是合理治疗的前提。急诊医生需凭借扎实基本功,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全面体检和辅助检查。AP 诊断的三项指标各有特点,CT 检查特异性较好,建议从胸腔至耻骨联合平扫,不仅有助于确诊,还能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同时,要明确病因、局部并发症、受累脏器及合并疾病等情况。鉴于病情变化迅速,对于 AP 患者应迅速安排接诊,收入抢救室或 ICU,对重症患者常规监测腹腔压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AP 的救治离不开多学科诊治团队。其诊治过程涉及病情评估、多种监测、液体复苏、气道管理、血液净化、营养治疗等多个方面。外科干预在早期并非重点,循环、呼吸支持和病因处理更为关键。首诊医院应在稳定患者循环和呼吸后,评估转运条件,将患者转运至区域医疗中心,以获得更完善的救治。急诊 / 重症医生也应具备多学科理念,根据不同临床场景选择合适的医疗干预措施。
“关键诊疗措施” 是 AP 急性反应期救治的核心。去除病因可阻断病情恶化,如胆源性胰腺炎需明确胆道状态,及时解除梗阻;高脂血症胰腺炎可通过主动去除血脂缓解 SIRS。液体复苏时采用 “限制性液体复苏” 策略,平衡氧债,避免过度复苏引发并发症,以 SIRS 消失作为复苏终点。呼吸支持要尽早进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及时去除可逆因素。肠道保护和肠内营养可阻断肠道细菌移位造成的 “二次打击”,发病 2 - 5d 内启动肠内营养。阻断 SIRS 可预防 MODS,早期采取综合措施,首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实施血液净化及 PCD,但需严格控制 PCD 指征。腹腔降压可保护脏器,根据腹腔高压类型选择合适方法。规范抗生素使用需对患者进行病因及严重程度分层,合理选用抗生素。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为急性胰腺炎急诊诊疗指明了方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重视急性反应期,严格落实各项关键诊疗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和预防并发症,避免医源性损害,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文章来源:毛恩强,车在前.《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J].临床急诊杂志, 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