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作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其 2024 年版指南中诊断标准的更新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新指南摒弃了传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的命名,构建了以代谢功能障碍为核心的全新诊断框架。这一变革不仅简化了临床诊断路径,还将代谢紊乱的评估提升至核心地位,标志着脂肪肝诊疗理念的范式转移。
诊断标准的核心突破:从 “排除法” 到 “正向诊断”
传统的 NAFLD 诊断需要排除酒精滥用(男性每周乙醇摄入量≥210g,女性≥140g)及其他继发因素。这种 “排除性诊断” 流程复杂,并且容易出现漏诊情况。新指南提出了 “阳性诊断” 路径:只要患者存在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肝脂肪变性(≥5% 肝细胞脂肪变),并且合并至少 1 项代谢综合征组分(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医生即可确诊该患者为 MAFLD。这一改变使临床医生无需再纠结于酒精摄入量的精确计算,而是将注意力聚焦于代谢异常的早期识别。
关键证据的支持:
Ø 全球 95% 以上的 NAFLD 患者符合 MAFLD 标准(B 级证据)。
Ø 代谢紊乱与肝病进展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强相关(风险比 HR=1.45)。
Ø 亚洲人群研究显示,新标准使漏诊率降低 23%(中国上海队列数据)。
代谢评估的精细化分层
新指南首次将代谢综合征组分细化为可量化的诊断锚点,建立起动态评估体系:
Ø 肥胖评估多维化:除 BMI≥24 kg/m² 外,腰围(男≥90cm / 女≥85cm)及体脂率也纳入评估标准。
Ø 糖代谢异常前移:空腹血糖≥6.1 mmol/L 或 HbA1c≥5.7% 即可触发诊断。
Ø 胰岛素抵抗量化:HOMA-IR≥2.5 作为独立诊断指标。
临床意义:
Ø 早期识别 “瘦型 MAFLD”(占总体 17.5%)。
Ø 避免漏诊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肝损伤风险。
Ø 促进多学科协作(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联合诊疗)。
混合型肝病的鉴别革命
新指南突破性地提出 “混合型脂肪肝” 概念,强调 MAFLD 可与其他肝病共存。
病毒性肝炎合并 MAFLD:中国 CHB 患者中 MAFLD 患病率达 23%,对此类患者需进行双重干预。
酒精性肝病叠加代谢损伤:即使乙醇摄入未达 ALD 标准,代谢紊乱仍会加速纤维化(风险增加 2.1 倍)。
药物性肝损伤的代谢背景:使用他莫昔芬、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评估其代谢毒性。
诊断流程图解(图 1):
通过 “肝脂肪变性确认→代谢组分评估→病因排除” 三步法,能够实现 88% 的病例精准分型(亚太肝病学会验证数据)。
无创诊断技术的革新应用
指南推荐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ibroTouch)作为核心评估工具:
CAP/UAP 值分层:244 dB/m(S1)、269 dB/m(S2)、296 dB/m(S3)。
LSM 纤维化界值:
F2(≥8 kPa)提示显著纤维化。
F4(≥13.5 kPa)提示肝硬化(敏感性 92%)。
联合诊断模型:
FIB-4+LSM 序贯检测使进展期纤维化诊断准确性达 94%。
Agile 评分系统(整合性别、糖尿病状态、AST/ALT 比)预测肝硬化风险 AUC=0.89。
临床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Ø 基层医院推广困境:在基层医院,瞬时弹性设备的普及程度严重不足。以中国县域医院为例,其覆盖率仅为 35% 。这一现状极大地限制了 MAFLD 相关诊断技术在基层的有效应用。
Ø 应对措施:大力推广 FIB - 4 联合超声衰减参数(UAP)的简易诊断流程。该流程操作简便,无需依赖昂贵的瞬时弹性设备,有助于在基层医院实现 MAFLD 的初步筛查与诊断,提升基层医疗对 MAFLD 的诊疗能力。
Ø 代谢评估标准化建设:胰岛素抵抗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检测方法导致结果差异较大,影响诊断准确性。因此,强烈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统一采用 HOMA - IR 进行胰岛素抵抗检测,以规范检测流程,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Ø 对于 BMI 正常人群,体脂率等其他体成分指标对于发现潜在代谢异常至关重要。应强制推行体成分分析仪在 BMI 正常人群中的应用,从而全面评估患者代谢状态,避免遗漏相关代谢性疾病风险。
多学科协作机制构建
建立肝病、内分泌、心血管联合门诊,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坐诊,针对 MAFLD 患者复杂的代谢紊乱及多系统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与诊疗,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积极开发 AI 辅助诊断系统。已有研究证实,该系统可将代谢组分识别率提高 18% 。借助 AI 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患者代谢异常情况,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决策,提升 MAFLD 的整体诊疗效率与质量。
结语:从疾病标签迈向精准干预
MAFLD 诊断标准的革新,绝非仅仅是疾病名称的更替,而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诊疗思维变革。新的诊断标准紧密围绕代谢功能障碍,通过简化诊断流程、深度融合创新技术,为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筑牢了科学根基。展望未来,建立契合中国人群特征的特异性代谢阈值、研发基于前沿组学技术的无创精准分型工具、构建全面且多维的疗效评估体系,将成为推动 MAFLD 防治事业发展的关键方向。这一系列从诊断范式到干预模式的转变,有望全方位重塑全球脂肪肝防治的格局,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福祉。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范建高,南月敏,等.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4, 27(4):494-510.DOI:10.3760/cma.j.cn501113-20240327-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