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患者白人女性,58岁,因大腿出现大面积瘀斑就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经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后接受脾切除术。
术后三年监测血常规,发现单核细胞增多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度达 80%–90%,多系增生异常,未见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流式细胞术:CD34/CD117 阳性的原始细胞< 5%,单核细胞约 20%
细胞遗传学示正常女性核型,符合CMML-1诊断。
患者选择观察等待,未接受CMML靶向治疗(包括干细胞移植)。两年后出现进行性乏力,血常规示白细胞78.5×10³/μL(含19%原始细胞,18.9×10³/μL)。复查骨髓示24%原始细胞,免疫表型:部分表达CD34、CD13、CD117、MPO、CD123,同时共表达T细胞标志(CD2、CD5、CD7、部分CD4、胞质CD3、部分胞质TdT及CD38,见图1)。细胞遗传学检测示21三体。
治疗经过
- 初始方案:地西他滨10天疗程→"7+3"方案(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地西他滨5剂
- 第28天骨髓评估:疾病持续,入组BET抑制剂FT-1101临床试验(完成8周期)
- 后续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3剂→维奈克拉+地西他滨4周期
- 原始细胞反弹后入组ABBV-744(BET抑制剂)Ⅰ期临床试验,用药4次后因跌倒致左腰大肌血肿住院
- 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转入临终关怀,最终死于肺充血/水肿(尸检证实,肿瘤溶解综合征治疗中积极利尿加重病情)
本例为CMML继发伴T细胞表型的急性白血病,属罕见混合髓系/T细胞表型。
表型特征
- FAB分型:CMML继发AML多属M4/M5型(髓系/单核分化明确)
-本例特殊性:原始细胞共表达髓系标志(CD34、CD13、部分MPO、CD117)及T细胞标志(胞质CD3、部分TdT、CD2、CD5、CD7、部分CD4)
- 临床意义:伴T细胞分化的AML多见于老年男性(中位63岁),生存期仅8月(vs 经典AML的17月),提示侵袭性强、预后差
诊疗启示
1. 疾病进程:患者61岁确诊CMML-1(原始细胞未增加),2年后转化为AML(持续多系病态造血+外周血单核增多),支持转化而非初发
2. 治疗挑战:缺乏可用分子靶点,多种方案(包括BET抑制剂)均未获持续缓解,总生存期10月
3. 诊断建议:对罕见表型AML应行新一代测序(NGS),以探索潜在靶点
4. 临床警示:CMML继发伴T细胞表型AML可能更具侵袭性,需谨慎选择诊疗策略
图1 骨髓病理与免疫组化
a,b:苏木精-伊红染色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伴巨核细胞生成异常及原始细胞增多(核染色质细腻),100×(a)与200×(b)放大
c,d:免疫组化示原始细胞CD2(c)、CD5(d)阳性,200×
e:MPO部分表达,200×
f:CD68强阳性提示单核细胞增殖活跃,200×
病例来源:
Anthony Crymes, Mark G Evans, Deepa Jeyakumar, Jerry J Lou, Xiaohui Zhao, Sherif A Rezk.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ith T-Cell Differentiation Arising From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Case Rep Hematol. 2024 Dec 14:2024:5584297.
doi: 10.1155/crh/5584297. eCollectio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