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陈述
急诊科Kalen N. Wright医生:
一名21岁镰状细胞病男性患者因意识丧失跌倒后于本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既往健康状况稳定,本次就诊前一周出现胸、背、四肢疼痛,自认为镰状细胞病相关疼痛,就诊前4天及3天接受门诊氢吗啡酮输注治疗。
就诊当日:
患者因胸痛口服羟考酮并吸氧。傍晚家属闻其卧室异响,发现患者倒地,无肢体抽搐或大小便失禁。患者经呼唤苏醒,但意识模糊约1分钟后恢复基线状态,自述小睡后突发头晕,最后记忆为试图行走。急救人员测得血糖正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满分15),予颈托固定后转运至本院急诊。
急诊评估:
患者诉右侧头面部跌伤疼痛,胸背部及右髋腿部慢性疼痛急性加重(与既往镰状细胞病疼痛类似),无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疹或感觉异常。
既往史:
镰状细胞病(纯合型):合并血管闭塞危象、肺栓塞、下腔静脉血栓、视网膜动脉闭塞(需定期输血预防二次卒中)、镰状肾病、髋关节缺血性坏死、胆石症、铁过载及脾梗死(已切脾)。
其他:轻度持续性哮喘、鼻息肉。
用药:阿哌沙班(抗凝)、地拉罗司(祛铁)、阿莫西林、加巴喷丁、西替利嗪、孟鲁司特、法莫替丁;按需使用羟考酮、沙丁胺醇吸入剂、糠酸莫米松-福莫特罗吸入剂及氟替卡松吸入剂;规律输血及吸氧;脾切除术后疫苗接种完成。
过敏史:头孢曲松及美沙酮致皮疹。
家族史
- 母亲:多发性硬化症,童年有癫痫小发作史。
- 家族成员:多人患高血压;祖父卒中史;兄弟姐妹患哮喘;表亲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社会史:波士顿近郊非营利机构工作,与家人同住,无烟酒及药物滥用史。
查体
生命体征:体温36.9°C,心率123次/分,血压149/95 mmHg,呼吸18次/分,未吸氧下血氧97%。
头颈部:右侧前额擦伤伴右颊肿胀,口腔无出血。巩膜轻度黄染。
心肺:心动过速,心底部闻及收缩中期杂音。
腹部:左上腹脾切除术后愈合瘢痕。
神经系统:右侧上肢慢性肌力减弱,余无异常。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表1 实验室结果
| 项目 | 初诊时 | 癫痫发作后 |
|----------------------|---------------|-------------------|
| 血红蛋白 | 8.2 g/dL | 7.9 g/dL |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6.5% | 6.1% |
| 乳酸脱氢酶 | 352 U/L | 368 U/L |
| 肌酸激酶 | - | 1,245 U/L |
| 乳酸 | - | 13.2 mmol/L |
| D-二聚体 | >10,000 ng/mL | >10,000 ng/mL|
影像学:
头颅MRI(图1):T2-FLAIR序列示双侧额顶枕颞叶及小脑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符合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见多发微出血灶(部分为慢性,部分可能急性)。
盆腔CT(住院第3日):双侧股骨颈骨折,右侧髋臼粉碎性骨折伴血肿。
图1 初诊头颅MRI
T2-FLAIR序列(图A-C):幕上脑实质后部皮层及皮层下高信号,符合血管源性水肿伴轻度占位效应。
弥散加权成像(图D):无弥散受限。
增强T1(图E):部分水肿区不规则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
磁敏感加权成像(图F):脑实质多发微出血灶(箭头),部分位于FLAIR异常信号区外(慢性),部分区内(可能急性)。
鉴别诊断
Dr. Eric F. Shappell :
1. PRES:患者镰状细胞病合并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影像学示后循环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支持PRES诊断。
2. 癫痫:住院期间目击癫痫发作,镰状细胞病患者癫痫风险为常人2-3倍,需考虑新发癫痫可能。
3. 脂肪栓塞综合征:虽无典型呼吸症状或瘀点,但骨髓梗死可致脂肪栓塞,SWI微出血灶需警惕。
4. 卒中:患者有视网膜动脉闭塞史,卒中风险高,但MRI未见急性梗死灶。
治疗与转归
紧急处理:予苯二氮䓬类药物终止癫痫,启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
红细胞置换:迅速降低血红蛋白S水平至5.9%(目标<30%),预防血管闭塞事件进展。
骨科干预:髋部骨折手术修复。
长期管理:因行动不便停输血治疗,改用羟基脲;后续9个月再发癫痫持续状态3次,影像学提示隐匿性脑梗死(可能为脂肪栓塞或镰状细胞病进展)。
图2
6周后随访MRI T2-FLAIR(图A-C)及增强T1(图D):血管源性水肿及异常强化完全消退。
磁敏感加权成像(图E-F):持续存在的弥漫性微出血灶(箭头),符合慢性改变。
最终诊断
镰状细胞病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病例来源:
Eric F Shappell, Brooks P Applewhite, Sharl S Azar, David J Lin.Case 2-2025: A 21-Year-Old Man with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a Fall.N Engl J Med. 2025 Jan 16;392(3):268-276.
doi: 10.1056/NEJMcpc241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