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原创
2025-03-27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靶向治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克隆演变

患者,女性,15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4年余,皮疹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余”于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

 

首次诊断及治疗经过  

1. 2012年10月(入院前4年余)  

- 主诉:颈部淋巴结肿大。  

- 诊断:经骨髓常规及免疫分型确诊为T-ALL(L2型,中危组)。  

- 骨髓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区域异常细胞群占86%,表达HLA-DR、CD2、CD3、CD5、CD7、CD34、CD38、CD71、CD123、cCD3,部分表达CD4、CD15,髓系增殖受抑。  

- 遗传学检查: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测均为阴性。  

- 治疗: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2008(CCLG-ALL-2008)中危方案化疗,持续完全缓解。

 

2. 2015年6月(入院前2年)  

- 病情变化:白血病维持化疗期间出现四肢红色皮疹伴痒感。  

- 辅助检查:  

- 病理活检(背部皮肤):CD1a(+)、S-100(+)。  

- PET-CT:全身皮肤及皮下多发代谢增高结节,左侧颈部放射性浓聚淋巴结,甲状腺右叶低密度影,右肺下叶微小结节,前上纵隔软组织团块。  

- 骨髓评估:残留白血病细胞<10⁻⁴。  

- 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伴多系统受累(皮肤、甲状腺、淋巴结、胸腺、肺)。  

- 治疗:  

初始方案:激素、依托泊苷、长春地辛。  

维持治疗:羟基脲、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病情稳定。

 

病情进展及再次入院  

3. 2017年6月(入院前1个月)  

- 病情恶化:  

皮疹加重,全身皮肤见红色及棕黄色斑丘疹,部分破溃结痂,左颈部包块(质硬、活动差)。  

- PET-CT:全身皮肤弥漫结节伴代谢增高,左颈部、前上纵隔多发高代谢淋巴结,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及含气囊腔。  

入院查体:  

皮肤:密集皮疹(最大2cm×3cm),部分色素脱失或沉着,背部及四肢可见紫红色新发皮疹,无痛痒。  

淋巴结:双颈部及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1.0cm×1.5cm),质硬粘连,触痛(+)。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 6.7×10⁹/L,Hb 107g/L,PLT 315×10⁹/L。  

- 骨髓涂片:未见幼稚细胞。  

- 皮肤活检(左前臂):CD1a(+)、Langerin(+)、CD68(+)、S-100(+),Ki-67阳性率8%,KRAS c.G35A(p.G12D)突变(丰度21.24%)。  

- 诊断:LCH多系统受累(皮肤、甲状腺、淋巴结、胸腺、肺)。  

- 治疗:克拉屈滨(2-CDA,27mg/m²/疗程)联合阿糖胞苷(Ara-C,500mg/m²/疗程)化疗3疗程,皮疹及淋巴结消退,肺部病变好转。  

- 后续治疗:单用Ara-C化疗2疗程后,出现左颈部及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热、腹痛。  

- 淋巴结活检(右腋下):CD1a(+)、Langerin(+)、S-100(+),Ki-67 60%(+),BRAF(-)。  

- 调整方案:2-CDA+Ara-C化疗1疗程无效,新发紫红色皮疹及双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大7cm×6cm)。  

- 肺CT:双肺薄壁气腔增大。  

- 骨髓活检:局部极小灶组织细胞增生,CD1a(极小灶+)、Langerin(1个细胞+),Ki-67 80%(+)。  

- PET-CT:全身淋巴结、肺、肝、脾、肾、骨髓等多处高代谢信号。  


基因检测(2018年2月)

右腋下淋巴结样本:检出KRAS、BRAF、RAF1、FGF4、FAT4、IKZF1、FOXL2、RB1突变及NOTCH1扩增(表1)。  

治疗建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家属拒绝)。  

靶向治疗:加用曲美替尼(0.05mg/kg/d),1周内淋巴结缩小、皮疹消退、肺部病变改善。  

复发:3个月后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大9cm×3cm),病理符合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CS)。  

PET-CT:全身多系统代谢增高。  

终末期:腹胀、呕吐、消化道大出血、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异常,继发肺出血、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病理及影像学结果  

病理特征:  

- LCH阶段:CD1a(+)、Langerin(+)、S-100(+),KRAS突变。  

- LCS阶段:瘤细胞异型性显著,Ki-67局灶80%(+)。  

影像学演变:  

- PET-CT动态显示病变从局部皮肤、淋巴结累及进展至全身多器官浸润。  

- 肺部病变从磨玻璃结节发展为薄壁气腔增大,提示病情加速恶化。  

 

治疗反应与预后  

- 初始化疗(2-CDA+Ara-C)部分有效,但耐药后病情迅速进展。  

- 靶向治疗(曲美替尼)短期有效,但后续出现耐药及LCS转化。  

- 基因复杂性(多癌基因突变)及治疗局限性导致预后极差。  


病例来源:

田宇, 王冬, 魏昂, 杨颖, 张利平, 马宏浩, 王婵娟, 崔蕾, 李志刚, 张蕊, 王天有. 相继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朗格汉斯细胞肉瘤一例[J]. 罕见病研究, 2022, 1(3): 311-317.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2.03.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