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结核(TB)在无合并活动性骨骼受累时的早期诊断极具挑战性,因该病极为罕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为提高临床对肌肉结核的警惕性并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本文报告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的多发性结核性肌肉脓肿病例(未合并肺结核),以强化临床医生对此罕见感染的认知,并凸显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主诉:
女性,44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5个月,水肿和肌痛2个月,发烧1个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6.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92.7%,血清CK为25 U/L,LDH为201 U/L,C3在0.64 g/L(0.9-1.8 g/L)降低,但C4在0.2g/L(0.1-0.4 g/L)正常。
血沉9mm/小时(<20mm/小时),C反应蛋白在5.2 mg/L(<5mg/L)轻度升高,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和结核菌素PPD皮试结果均为阳性。
体格检查:
T:38.4℃,P:90次/min,BP:121/83 mmHg,R:20次/min
右下上臂、右尺骨前部和左股骨有弥漫性软组织肿胀。出现皮疹和疼痛时,受影响区域上方的皮肤温度略高(图1A&B)
患者面部、颈部、上肢、胸部和背部出现色素沉着过度的斑点和斑块(图1C)
上肢和下肢正常,而左下肢的手动肌肉测试评分为2/5。
图1 病灶定位与病理特征
A. 右尺骨前方软组织肿胀(白色圆圈标记脓肿区域)
B. 左股骨前方软组织肿胀(蓝色圆圈标记脓肿区域)
C. 背部弥漫性色素沉着斑疹及斑片
D. 左大腿及下肢脓液引流物抗酸染色阳性(白色箭头示抗酸杆菌,萋-尼氏染色 ×400)
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从左大腿和右大腿的脓肿中抽出大量脓液(图1E)
脓液经Ziehl-Neelsen染色检测呈强阳性(4+)(图1D)
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NGS)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的总读数为266624,相对丰度为100%
既往史:
六年前因“颧骨皮疹、脱发和包括ANA(细胞质型)、抗dsDNA和抗Sm抗体在内的自身抗体阳性”被诊断为SLE甲泼尼龙32mg/d、羟氯喹200mg/d的治疗,病情逐渐得到控制。自2022年6月以来,一直服用低剂量甲泼尼龙(8mg/d)。
五个月前胸部、背部和上肢出现局部红斑,抗nRNP、抗SSA、抗Ro52、抗组蛋白和抗PL-7抗体阳性,CK25170 U/L、CK-MB 253 U/L和LDH 1538 U/L升高,诊断为SLE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环磷酰胺(0.6-0.8g/w)、甲基泼尼松龙(36mg/d)和羟氯喹(100mg/d)治疗,情况没有改善。
两个月前,红斑部位出现肿胀和肌痛,尽管CK(749U/L)和LDH(463 U/L)显著降低。但患者出现寒战和高热。左大腿肿胀超声显示深部肌肉层弥漫性低回声区域,提示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万古霉素1mg/kg联合亚胺培南5mg/kg用于治疗,但患者的病情恶化。
影像学表现: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未发现肺部有任何活动性结核病病变
超声:右臂和左大腿有炎症和局部积液的迹象(图2B)
MRI:右上臂、尺骨、背部和腰部(图2A)以及左股骨有炎症变化,皮下脓肿,高信号受累肌肉的位置由白色箭头定义
图2 影像学检查与治疗随访
A. 右上肢及腰部皮下脓肿MRI图像(白色箭头标示受累肌肉区域的高信号)
B. 左大腿超声检查显示炎性改变及局部积液
C. 治疗2个月后复查超声,脓肿明显消退
(最终诊断:
SLE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肌脓肿
抗结核方案:
H(300mg qd)、E(300mg qd)、Z (300mgyd)、MFX(400mg qd")。每周两次经皮脓液引流期间,每次穿刺约300ml黄色脓液后,将1.0g链霉素直接注射到左大腿脓肿中。
疗效及预后:
穿刺、引流和药物注射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总体状况在第一周内显著改善,治疗2个月后脓肿明显消退(图2C)。患者出院后接受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在一年的随访中,超声波没有发现脓肿复发。
文章来源:
Liu Wentao, Xie Shuxia, Zhu Guoxing,et.al.Diagnosis of multiple tuberculous muscle abscesses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Mar 4;24(1):284. doi: 10.1186/s12879-024-09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