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NPSLE)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时致残率高达60%,且因临床表现异质性高、诊断标准模糊,成为临床管理的重大挑战。
中国成人中枢神经精神狼疮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版)》基于国际共识与中国本土循证证据,构建“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评估”全链条管理路径,旨在推动cNPSLE从“经验性诊断”向“多学科精准评估”的范式转型。
一、cNPSLE包括哪些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
根据1999年ACR对NPSLE的命名和定义,NPSLE主要有12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临床表现,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大类(1A)。
1999年ACR提出12种cNPSLE表现,弥漫性包括急性意识混乱、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焦虑症和情绪障碍;局灶性则包括脑血管病、癫痫、脱髓鞘综合征、脊髓病、无菌性脑膜炎、头痛(包括偏头痛和良性颅内高压)和运动障碍(如舞蹈病)。以上表现考虑为cNPSLE的前提是其归因于SLE疾病本身活动。
多个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cNPSLE的最常见表现是认知功能障碍,但轻度的认知障碍常被忽略。如果去除轻度认知障碍,发病率较高的是脑血管病和癫痫发作(5%~15%);其次是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意识混乱和精神病(1%~5%);其余临床表现罕见(<1%)。
急性意识混乱是弥漫性表现的较严重类型,特点为急性发作,注意力显著下降,并伴有认知、情绪、情感和/或行为的障碍。局灶性表现中的脑血管病(血栓性/栓塞性脑血管病占该类型的80%以上)和复发性癫痫预后较差。狼疮性精神病的重要特征是妄想或幻觉,但预后较好。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诱发精神异常,其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93%),伴随激素减量而缓解。
部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和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可能为SLE的CNS表现,需明确病因后确定是否归类为cNPSLE。
二、当SLE患者出现CNS症状,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
脑脊液及血清学检查对于诊断cNPSLE的特异性有限,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局而定(2B);脑脊液常规及病原学检测对CNS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1B);血清中抗磷脂抗体(aPL)、抗核糖体P抗体、抗神经成分抗体阳性对cNPSLE诊断有利(1B);血清或脑脊液中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需警惕神经脱髓鞘病变(2B)。
三、如何选择影像学工具辅助诊断cNPSLE
推荐意见:
根据SLE神经精神表现类型及检查设备的可及性,选择不同的影像学工具(GPS)。颅脑CT、脑电图、传统的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均可用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评估(2C)。建议首选传统的MRI技术来辅助诊断cNPSLE(2B)。选择脑电图对SLE癫痫发作患者进行评估(2C)。
颅脑CT可发现29%~59%患者的梗死、钙化和脑实质萎缩,但对弥漫性神经心理综合征、脱髓鞘、脊髓炎和血管炎不敏感。
传统MRI(T₁/T₂)加权成像、流体衰减反演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钆增强T₁加权序列是诊断cNPSLE的首选影像学技术,对脑梗死、脑出血、脑膜和脊髓病变等敏感,有助于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也可监测治疗反应。合并静脉窦血栓时,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是其诊断的金标准。
当常规MRI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时,可进行高级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化传递成像(M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扩散张量成像(DTI)、动态对比增强MR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脉自旋标记[和放射性核素脑扫描(SPECT或PET/CT)。
脑电图是SLE癫痫发作的基础工具。局灶性癫痫样放电提示缺血性病灶,弥漫性无序活动提示炎症。典型癫痫样模式通常在颞侧,可预测癫痫复发,有助于指导抗癫痫药物的使用47,51。
四、如何评估cNPSLE的疾病活动度
推荐意见:
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cNPSLE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GPS)。建议使用英岛狼疮评定组指数(BILAG-2004)神经系统指数结合狼疮活动度快速评估(LFA-REAL)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对cNPSLE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估(2C)。
文章来源: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辽宁省狼疮脑病分子机制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成人中枢神经精神狼疮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9):6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