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16岁。主因"头痛、呕吐、发热2月余"于2014-12-31入本院。
患者2月前(2014-11-25),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喷射性、无咖啡样物,伴发热(Tmax 39.9℃),无寒战、咳嗽、黄疸、腹痛、腹泻,当地门诊予"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患者头痛进行性加重,1月前(2014年12月1日)开始出现双上肢震颤,无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行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示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异常强化,考虑"感染性病变(脑膜炎可能性大)",予腰椎穿刺,首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澄清、透明,压力>330㎜H2O,总蛋白3.3g/L、葡萄糖1.92mmol/L,余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WBC、RBC、真菌、细菌、找隐球菌、结核杆菌均阴性",予"更昔洛韦"抗病毒、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抗炎、头孢他啶抗感染等治疗。
2014年12月5日患者头痛无明显减轻,继而出现乱语、意识模糊、排尿困难,2014年12月7日出现呼吸困难(氧合指数180mmHg),考虑重症肺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结合相关检查考虑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予四联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血培养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
2014-12-16因出现肝酶升高,停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患者仍发热、四肢肌力减低、肝酶高,考虑诊断"结核性脑膜炎、重症肺炎、药物性肝损"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EICU。
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律,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查体:体温39.3℃,心率12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6/66mmHg,呼吸机辅助通气,指脉氧99%,GCS评分9分。嗜睡,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中量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未见异常,脑膜炎刺激征阳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二、检查
2014-12-31血常规:WBC 9.94×109/L↑,NEUT% 74%,LYM 1.78×109/L;
血生化:钠125mmol/L↓,氯95mmol/L↓,钾3.5mmol/L。
尿:比重↓,24h尿钠609mmol/L↑。
肝酶生化:谷丙转氨酶61U/L↑,谷草转氨酶110 U/L↑,总胆红素177μmol/L↑,直接胆红素109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34 U/L↑,总胆汁酸511μmol/L↑。
脑脊液:淡黄色,微浑浊,压力240mmH2O,RBC 0×109/L,WBC 11×109/L↑,总蛋白0.72g/L↑,葡萄糖3.3mmol/L,LDH、A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结核杆菌、细菌、真菌培养阴性;
同期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呋辛R,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I,美罗培南S),血培养未见异常。
胸腹部CT示双肺炎症,以右肺下叶为著。肝大并脂肪肝。胆囊改变,考虑钙胆汁并胆囊炎。
▲图1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头颅及颈胸腰椎影像学资料(2015-01-06,头颅MR平扫+增强,颈胸腰椎MRI平扫)A:右侧半卵圆中心内小结节低信号,考虑软化灶或陈旧出血后遗可能;B: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及小缺血灶,其中左侧基底节片状病灶未除外感染性病变;C:鞍背区脑膜强化稍明显,考虑局部脑膜炎的可能;D:颈胸腰椎MRI平扫未见明确异常
三、诊断诊断:
1、依据结核性脑膜炎国际专家共识2009年,患者缺乏颅内病原学诊断依据,临床上有发热、呕吐、抽搐、意识状态障碍、四肢肌力减低的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符合结核性脑膜炎改变,诊断评分15分(表1)。依结核性脑膜炎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期标准(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criteria,MRC标准),患者MRC Ⅲ期,病情严重,符合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2、患者病程中出现意识障碍、氧合指数<300mmHg,需机械通气,影像学提示肺部炎性渗出,重症肺炎诊断明确。
3、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ULN)、结合胆红素>2倍ULN,符合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4、患者病程中出现低钠血症、尿渗透压>血渗透压、尿钠排泄增加,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因此,诊断:(1)重症结核性脑膜炎(2)重症肺炎(3)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4)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5)多发性腔梗。
鉴别诊断:
①病毒性脑膜炎:支持点:急性起病、高热头痛,脑脊液白细胞不高;不支持点: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病程1周时头颅MR未见病毒性脑膜炎典型影像学表现,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
②化脓性脑膜炎:支持点: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不支持点:由化脓性细菌引起,脑脊液白细胞明显增多可达数千×106/L以上,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降低较结脑更为明显,脑脊液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③自身免疫性脑炎:支持点:高热头痛,不支持点:急性起病,脑脊液自身免疫相关抗体(-)。
④其他,如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不支持点:无明确流行病史,脑脊液相应病原学抗体(-)。
结论:该患者与病毒性脑膜炎、经过不规则抗生素治疗后的慢性脑膜炎患者鉴别较困难,多次完善脑脊液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培养结果回示阴性。
四、治疗入本院后:
1、考虑患者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予异烟肼0.6g静脉滴注qd,异烟肼0.3g口服qd,吡嗪酰胺2.5g口服tid,链霉素50万U肌注bid,利福平0.45g qd(因肝损,3天后停用改乙胺丁醇0.75g口服qd)抗结核治疗;予甲强龙抗炎(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2周后续减停);甘油氯化钠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康复训练,1月后患者头痛、肌力降低症状显著改善,四肢肌力恢复至3级。
2、患者肺部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根据药敏予美平抗感染,患者肺部炎症消失,最终停机拔除气管插管;
3、患者总胆红素>3ULN,肝酶升高,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天晴甘美护肝等对症治疗,停用利福平后总胆红素逐渐降至正常。
4、入院后出现低钠血症,考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合征,予去氨加压素1周、维持水电解质稳定后患者低钠血症改善;余予奥美拉唑抑酸护胃。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2015年1月3日患者好转出院,出院时患者神清,四肢肌力3级,余无特殊不适。出院后患者继续抗结核及康复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四肢肌力恢复,可站立行走。
文章来源:彭洁,蒋龙元,张洁,等.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2022-02-23).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2.e0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