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53岁,农民,因"发热5天,发现双下肢皮疹1天"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2℃),伴畏寒、寒战,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仍有间断发热,期间抽搐1次。当地医院予头孢类抗感染治疗1天无效,半天前出现高热伴意识模糊、大汗淋漓、血压低及血氧饱和度下降,遂转至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特殊疾病史,有田间劳作史,无手术外伤史。
二、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入院时):
• 血常规:白细胞17.45×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8%↑,血小板38×10⁹/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正常0.02-0.52×10⁹/L);
• 炎症指标:PCT(降钙素原)5.97 ng/ml↑,CRP(C反应蛋白)303.86 mg/L↑;
• 生化:乳酸脱氢酶(LDH)711 IU/L↑,ALT(谷丙转氨酶)50 U/L↑,AST(谷草转氨酶)184 U/L↑,血肌酐(Crea)239 µmol/L↑(提示肾功能异常);
• 细胞因子:IL-6(1586.5 pg/ml)和IFN-γ(42.26 ng/ml)显著升高;
• 血气分析:PO₂ 46.55 mmHg↓,PCO₂ 32.57 mmHg↓,血乳酸4.76 mmol/L↑(提示组织缺氧)。
2. 影像学检查:
• 床边超声: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 胸部CT:双肺渗出明显,大量胸腔积液(图1)。
3. 病程动态变化:
• 入院第4天:红色斑疹蔓延至全身,双下肢水肿,血小板降至10×10⁹/L,CRP 48.21 mg/L,PCT 4.05 ng/ml;
• 入院第6天:复查CT示双肺渗出减少,胸腔积液减少(图2);
• 入院第10天:CRP 3.95 mg/L,PCT 0.06 ng/ml,血小板升至127×10⁹/L。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入院时诊断为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入院第4天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为明确病原学,行肺泡灌洗液及血液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NGS)诊断为日本立克次氏体脓毒血症。
四、治疗
入院时治疗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3 g q8)、莫西沙星(0.4 g qd)、多西环素(0.1 g q12);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给予PICCO(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监护,抗休克(阿拉明、补充白蛋白)、抗炎(乌司他丁、氢化波尼松)、床边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护胃、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入院第4天调整抗生素为莫西沙星(0.4 g qd)、多西环素(0.1 g q12),入院第8天试脱机后呼吸平稳,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抗感染方案不变;入院第10天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20 d后随访患者,从普通病房康复出院。
文章来源:何振洁,张朝辉,孟超群,等.日本立克次氏体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2022-02-02).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2.e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