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
男,63岁,因“发热1周”于2020年10月14日入院。
患者发热(最高41.0℃,午后为主),伴畏寒寒战、乏力、肌肉酸痛、双膝关节疼痛。无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等)或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
既往史:
糖尿病病史2年余,未规律治疗,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11.4%)。
直肠癌术后,长期大量饮酒史。
入院前检查(病程第6天):
实验室:WBC 29.12×10⁹/L(中性粒占比91%),PCT 68.93 ng/ml,血糖19.6 mmol/L,酮体+2。
影像学检查:双肺多发结节及空洞,肝脏占位(考虑肝脓肿)。
治疗: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
二、检查与治疗经过
1. 入院后检查
影像学检查:
• 肝脏超声:肝脓肿(8.8×6.0 cm,壁厚伴分隔)。
• 肺CT:双肺炎性病变伴空洞形成,左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
• 炎症指标:WBC 12.88×10⁹/L(中性粒占比95%),CRP 287 mg/L,PCT 24.45 ng/L。
• 肝功能:ALT 68 IU/L,ALP 267 IU/L,GGT 285 IU/L,白蛋白20 g/L。
• 代谢异常:血糖15.97 mmol/L,血钾2.5 mmol/L,CO₂ 11.4 mmol/L。
病原学检查:
• 血培养、脓汁培养、痰培养均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药敏显示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无耐药)。
2. 治疗反应与并发症
病情进展:
• 入院第14天:体温好转,但出现头痛、心悸,颅脑核磁示颅脑多发脓肿。
• 复查肺CT:双肺炎性病变伴空洞,左侧气胸,胸腔积液。
• 心脏超声:未见赘生物。
眼科并发症:
• 入院第19天:双眼视物模糊,左眼失明。
• 眼科检查:左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无占位性病变。
图1 患者颅脑增强MR 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病灶呈环形强化,考虑脑脓肿
图2 患者肺CT表现 双肺可见多发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可见空洞形成,双侧胸腔积液
图3 患者肝脏CT表现 肝右叶可见低密度影,其内可见气体影及外引流管影,符合肝脓肿引流术后改变
三、诊断
初步诊断:肝脓肿肺脓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眼科会诊诊断:肝脓肿肺脓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最终诊断: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眼内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治疗
患者病程第7天于我科住院治疗,初步诊断为肝脓肿,患者入院时一般状态差,给予患者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每8小时1次静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肝脓肿液化,入院第2天即病程第8天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病程第19天复查肝脏超声可见新液化脓肿病灶,再次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入院后患者发热逐渐好转,继续上述抗感染治疗方案。病程第14天,患者体温峰值降至37.5℃,一般状态明显好转,各项指标持续好转(表1)。患者头痛,颅脑增强核磁考虑脑脓肿;肺、肝脏CT示双肺炎性病变,部分空洞形成,左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肝脓肿引流术后,故加用左氧氟沙星0.5 g、每日1次静点联合抗感染治疗。眼科会诊后诊断"左眼葡萄膜炎左眼内源性眼内炎",给予地塞米松滴眼,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要求择期手术治疗,故继续上述抗感染方案。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于病程第30天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入院期间药敏结果,出院后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继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每8小时1次静点+左氧氟沙星0.5 g、每日1次静点抗感染治疗,病程第44天患者遵医嘱改为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475 g/次、每8小时1次+左氧氟沙星片0.5 g/次、每日1次抗感染治疗,病程第100天复查颅脑增强核磁,肺、肝脏CT,脓肿灶已吸收,左眼仍失明,停用抗感染药物。
文章来源:王诗美,高巍,陈岩,等.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3(2023-02-23).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3.e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