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免疫化疗用于局晚可切除口腔鳞癌的病理疗效评估: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
3184 0 0
2023-08-01
作者: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钟来平教授课题组与思路迪诊断共同合作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影响因子15.300),探索了PD-1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用于局晚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安全性和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

研究亮点

  ·新辅助免疫化疗(NAICT)用于局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是可行的,受试者耐受性良好,且无新的安全性信号。

  ·NAICT和R0切除的完成率均为100%。

  ·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60%,2年总生存率为95%。

  ·肿瘤组织样本中三级淋巴结构密度对NAICT的病理疗效有潜在预测价值。

研究背景

  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LAOSCC)与高复发率和低生存率相关。鉴于新辅助免疫化疗(NAICT)在实体肿瘤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利用该治疗策略对LAOSCC获得更好的病理缓解率,并改善LAOSCC的生存率。目前急需临床证据来评估该策略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过程

  本研究是一项关于NAICT用于LAOSCC疗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纳入标准包括:年龄区间18-75岁;病理诊断为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为III-IV期;ECOG PS分级为0-1;器官和骨髓功能良好等。排除标准包括先前的全身性癌症治疗、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或任何可能干扰临床试验入组的情况。治疗方案:应用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21天为一个周期,总共治疗两个周期。每周期第1天通过静脉滴注依次应用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顺铂(75 mg/m2)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随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和辅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和主要病理缓解(MPR)率。通过靶向的下一代测序(NGS)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F)技术,对NAICT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分子特征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评估。该研究的临床试验注册号为NCT04473716。

研究结果

  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4月,筛选并纳入了20例患者。最常见的肿瘤原发部位为舌部。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两个周期的NAICT和随后的根治性手术。在NAICT期间,未发生疾病超进展现象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从开始NAICT到手术的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47天(范围:42-61天)。18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辅助治疗。

安全性评估

  NAICT治疗后的患者耐受性良好,仅三例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AEs),包括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5%)、3级白细胞减少(10%)和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低钾血症、呕吐和皮疹(5%)。其他最常见的1/2级别不良事件包括脱发(100%)、恶心/呕吐(70%)和疲劳(60%)。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3a级皮瓣坏死(5%)、1级皮下渗出(10%)和1级远端皮瓣坏死(5%)。未发生与辅助放(化)疗相关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1/2级不良事件包括口腔黏膜炎和皮炎。安全性评估中所有不良事件在对应治疗后得到缓解。没有不良事件导致整个治疗的中断、剂量减少、手术延迟或死亡。

疗效评估

       NAICT和R0切除完成率均为100%。20例受试者均纳入NAICT疗效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病理评估,MPR率为60%(12/20)(95% CI:36.41%–80.02%),其中pCR率为30%(6/20)(95% CI:12.84%–54.33%)。根据RECIST v1.1标准,2例患者(10%)达到完全缓解(CR),10例患者(50%)达到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60%(12/20)(95% CI:36.41%–80.02%)。仅一例患者(5%)出现进展性疾病(PD)。病理和影像学反应的瀑布图显示于图1中。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和影像学响应具有明显一致性(P<0.001)。经NAICT治疗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下降的患者占比分别为50%和45%。截至2023年2月,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至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2年总存率为95%,无病生存率为90%。

图1 NAICT的术后病理和影像学评估

(A)1例31岁患舌癌的男子在接受NAICT后肿瘤明显缩小。(B)磁共振显示NAICT前的病变最长径为2.72cm,而NAICT后为1.38cm。(C)HE染色结果显示患者为鳞状细胞癌,NAICT后达到pCR。(D)影像和病理响应,*代表CPS>1。(E)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了病理和影像学响应具有显著一致性(P<0.001)。

生物标志物分析

  19例患者接受了NGS检测,其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TP53(16/19,84%)。CDKN2B拷贝数缺失仅发生在MPR组中,CRKL、CCND1和FGF19/3/4拷贝数扩增以及FAT1拷贝数缺失仅出现在非MPR组中。具有更高TMB的患者倾向于达到MPR,但MPR组和非MPR组之间的TMB差异不显著(P=0.259)。

  此外,研究还分析了PD-L1 CPS与NAICT的病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分为不同的PD-L1 CPS阈值(1、10),所有PD-L1 CPS>10的4例患者都达到了MPR,PD-L1 CPS≥1组的患者的MPR率(6/8,75%),高于PD-L1 CPS<1组的患者(6/12,50%),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P=0.423)。

  研究中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进行MIF染色。与NAICT前相比,NAICT后的样本中发现更多的TLS(P=0.0028),并且在MPR组中差异显著(P=0.009),但在非MPR组中无显著差异(P=0.2)(图2)。在NAICT前的样本中,MPR组的肿瘤实质比非MPR的患者浸润了更多的CD8+(P=0.054)、CD68+CD163-(P=0.09)细胞,基质中的CD20+(P=0.059)和CD3+(P=0.098)细胞也同样在MPR组中有更富集的趋势。

图2 生物标志物分析

(A) 患者基因突变图谱特征。(B) MPR组和非MPR组之间的TMB差异。(C)基于不同的PD-L1 CPS阈值(1, 10)分析CPS与NAICT的病理响应之间的关系。(D) mIF用于TILs染色。(E) 与NAICT前样本相比,NAICT后样本中发现了更多的TLS(P=0.0028)。

研究结论和意义

  在LAOSCC中,采用NAICT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良好,NAICT和R0切除完成率均为100%,病理疗效评估中MPR率为60%,且不影响后续手术。建议在LAOSCC中利用NAICT进行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