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喉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炎症刺激最终导致喉头水肿,易致窒息死亡,所以本病比较凶险,故对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临床医师态度积极。我院自1996-1998年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佐治小儿急性喉炎较之一般剂量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新版(第六版)实用儿科学小儿急性喉炎的诊断标准,对在我院1996-1998年住院确诊为小儿急性喉炎的患儿100例,分为两组:一般剂量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冲击剂量组:男26例,女24例,两组患儿年龄在4月-4岁,其中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者各40例,无明显诱因夜间突然发病者各10例,喉梗阻I度各28例,Ⅱ度各18例,Ⅲ度各4例,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意义。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同时给予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吸氧、雾化吸人及止咳等处理。一般剂量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25-0.5mgkg-1d1,冲击剂量组:地塞米松2-2.5mg.kgd-1,均静脉滴注,于0.5-1小时内滴完,病情均见明显改善之后分别以1-1.5ng.kg1
d~1递减,维持治疗23天停药,疗程57天。
3 疗效标准
(1)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症状消失明显减轻,(2)有效:用药后48小时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4 结果
应用地塞米松冲击剂量治疗组对改善呼吸困难、喉梗阻症状有明显疗效。两组疗效观察结果:冲击剂量组50例:显效42例(80%),有效8例(16%);一般剂量组50例:显效28例(56%),有效22例(44%),疗程:冲击剂量组平均3天,一般剂量组平均6天,两组结果经卡方检验:P<0.05,冲击治疗组明显优于一般治疗组。
5 讨论
小儿急性喉炎为喉部病毒或细菌急性感染所致,是目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婴幼儿较成人喉部管腔狭小,软柔弱,血管、粘膜和淋巴管丰富,粘膜下组织松弛等解剖组织学特殊结构,因此喉部发炎时,易引起水肿,并且咳嗽反射差,分泌物不易排出,刺激喉部可出现喉痉挛,造成不同程度的喉梗阻和呼吸困难是本病的临床特征。急性喉炎的治疗应该紧紧围绕迅速解除喉梗阻症状和改善呼吸困难为首要条件,作者对于急性喉炎患儿除了常规镇静、吸氧、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外,在传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上进行尝试,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均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强的糖代谢与抗炎作用,而水盐代谢作用很弱,由于两者药物化学结构上的差异,使前者非特异性抗炎消肿作用大大增强,是后者的25-40倍,而水盐代谢作用几乎消失,故作者将地塞米松做为治疗急性喉炎,减轻喉梗阻和痉挛的首选药物。本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般治疗剂量,从临床资料可知,虽然临床有效,但疗程较长,症状改善显效和有效率平均低于大剂量冲击疗法组,不符合治疗的首要条件,作者采用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疗法剂量较般疗法剂量大45倍,并且于每日早晨一次给予,根据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此时给予较大量的激素恰好在正常分泌的高峰过后,这时对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抑制较小。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疗法可以对各种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及时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舒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同时有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可改善微循环,减低小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迅速解除喉部病理解剖组织引起的水肿所致的喉梗阻和呼吸困难,本组大剂量冲击疗法较对照组疗程明显缩短,其显效与有效率大大提高,成为治疗急性喉炎快速而有效的最佳方法,避免了喉梗阻和呼吸困难得不到及时控制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作者提醒注意的是,虽然此疗法可迅速缓解病人的症状,有助于病人快速渡过危险期,但急性喉炎的病原多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因此必须和有效且足量的抗菌药物合用,以免感染病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