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岁期间大概会有10%的儿童会出现口吃言语的不流畅,但由于家长对口吃的了解不多,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一、什么是口吃?
1.口吃的口语特征:
•包含字、词、短语的重复。
•可听见的声音拉长或无声的卡顿与阻断,造成言语流畅性受到干扰,且这种干扰是非自主的、特征性的、经常重复出现且患者自身难以控制的。
2.口吃伴随的生理心理特征:
•包括身体动作如头部或颈部的紧张和挣扎行为。
•恐惧与逃避心理,焦虑和沮丧情绪等。
•同时会导致患者的社交沟通功能受损。
二、导致小孩出现口吃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疾病因素。小孩口吃可能是某些疾病而导致的,比如常见的小儿癫痫、麻痹症和扁桃体肥大等疾病,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需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改善口吃的情况。
2.心理因素。有些孩子出现口吃,可能是精神刺激导致,或者惊吓过度等,也会引起孩子口吃。所以,平时家长不要过分严厉地惩罚孩子,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说话。
3.学话期不良影响。孩子口吃可能是语言词汇缺乏而导致,特别是在学话期间,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放缓语速,可以让孩子的语言词汇丰富起来,改善口吃的现象。
三、给家长们的建议
1.及时发现
如发现孩子有以上口吃症状,请尽早寻求专业的评估与干预
2.用心倾听
改变你听孩子说话的方式是你能做到的帮助孩子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听是交流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与情感相关,改变你听的习惯将直接影响你孩子言语的流畅度。试着分辨你孩子发出的声音信号,声音信号可能是音量的猛增猛减,也可能是犹豫和重复,当它们出现时,你应对孩子的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有所警觉。
3.与你的孩子做朋友,不要向他发号施令
留出亲子时间,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拾玩具或是跟孩子一起在公园里散步及其他一些不需要说太多话的活动,使孩子感到被你需要,被你爱,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孩子的口吃。
4.注意肢体语言
寻求语言以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尽可能的看着孩子并对孩子微笑,当孩子从你身边走过时,偶尔拍一下,摸一下孩子,你的肢体语言和你的语言一样,能表现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
5.管理孩子的行为
否定孩子的某些行为,而不是否定孩子本人,例如,不说“你太淘气了”,说“你把玩具弄的满地都是是淘气的行为”,训练孩子遵守一般性原则,你需要教他以恰当的方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