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存在和健康都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和生活。
心脏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其中心衰常常让人谈之色变。心衰是心力衰竭简称,指的是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即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其他原发的心脏疾病逐渐进展加重,引起心功能失去储备的代偿能力,导致心脏无法承受正常的生理性的泵血需求,而出现的影响全身的异常状态。心力衰竭是一种状态,属于器官衰竭的一种,都是基于某些心脏病变本身逐步加重而形成的,往往是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可急性起病、可慢性发展,也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导致心衰的病因有很多。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肌的缺血或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脏的结构有异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长期的心脏瓣膜病变等。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甚至不当的药物、波动过大的情绪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那么,如何降低心衰风险?除了极少数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如扩张性心肌病,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及时治疗,都不会演变成心衰的。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的心脏疾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手段。心衰患者首先需要治疗原发心脏疾病,此时的患者往往原发病已经较为严重,因此更需要规范化的治疗。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避免感冒,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心衰患者体内水钠潴留,可以通过减少钠盐的摄入来减轻上述症状;控制饮水量,监测出入量情况,如果长期入量大于出量,心脏负担就会越重,会加重心衰;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心衰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利尿治疗,但利尿同时需要监测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离子;定期复诊,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如有明显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