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并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救治,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如何识别此类疾病?
2021年,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应立即拨打120求助。
提醒大家,一旦有症状出现就是脑卒中报警,要开始特别警惕,尽快拨打120。在这个过程中,需保持安静,切忌给患者随便用药。同时,减少搬动病患,及时送到就近的医院。
脑卒中患者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比如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堵上了,远端的脑组织就坏死了,越早把血管打开,脑组织就能越早得到血液,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续反应,越早救治,越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为了救治脑卒中患者,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各级医院推进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治疗、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术等有效方法。基于此,构建了卒中治疗网络,打造卒中急救“一小时黄金圈”的概念,即以社区医院为网底,负责基础的康复工作;急救部门作为网络的连接部分;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甲医院、二级医院,负责提供有效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在生活习惯上,焦力群强调,日常饮食要杜绝高盐、高脂饮食,不抽烟,不饮酒,增加体育锻炼。另外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多的压力。尤其是高血压病人,要长期、合理地去控制血压;高脂血症病人一定要控制饮食,要相应用药;糖尿病人要注意饮食和用药;心脏疾病人要积极应对。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总之,有效防治脑卒中关键在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