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上呼 吸道感染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2013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68 例,根据随机列表法 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4 例)与研究组(34 例)。常规组应用常规 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 注射液。对比分析 2 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退热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能显 著缩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时间,但该药物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应用时需注意密切观察和处理。
目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疾病治疗中。地塞米松磷酸钠 可缩短呼吸系统炎性疾病的病程,提高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在不合理用药时,损害患者的健康。为了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随机选择我院 2013 年 4 月—2018 年 4 月就诊的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68 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 2013 年 4 月—2018 年 4 月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68 例,纳入标准:满足上呼吸道感染 的诊断标准,年龄 >18 岁;且对地塞米松磷酸钠及临床药物没 有过敏史,排除甲状腺功能不足、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随机列 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4 例)与研究组(34 例)。研究组中男 21 例,女 13 例;年龄 19 岁 ~68 岁,平均年龄(41.68±7.35)岁。常规组中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20 岁 ~69 岁,平均年龄(42.05±7.27)岁。2 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即按照患者的病 原菌感染类型给予抗生素,肌注 2 mL 复方氨基比林,每日 1 次, 并给予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 磷酸钠注射液,将 5~10 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入 250 mL 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 1 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 2 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退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 分比表示,实施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2 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平均退热时间为 (1.37±1.05)h,短于常规组的(3.08±1.24)h,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t=6.137,P=0.013)。
3 讨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治疗用量和配伍方式也会影响患者的安全性。若长时间不合理应用则可能会影响机体的电解质平衡,甚至会影响患者体内血糖和血脂的正常代谢反应。因此,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展开,分析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能显 著缩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时间,但该药物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王秀梅等的研究表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联合常规治疗会增加呼吸系统炎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会导致机体心率异 常,分析是因为该药物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兴奋心脏和促 进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和心率波动。本研究研究组中 2 例患者的头晕呕吐症状见于其停药时,分析与该药物的依赖性有关, 但由于患者用药时间较短,依赖性偏低,因此患者的症状较轻, 且在治疗后一段时间自行缓解。4 例患者的低血钾症状是因为 该药物会加速机体中肾脏集合管与远曲小管对钾离子的排出作用,从而导致钾离子不足,应给予患者补钾治疗。肌无力的发生一般认为是其对肌肉蛋白质和能量代谢及兴奋 - 收缩偶 联等多个环节的影响所致,应及时停药、密切观察。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时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监测患者的血钾和心率指标,及时给予合理地干预处理,同时应合理控制该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避免药物滥用,从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能显著缩短上呼吸 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时间,但该药物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发生 率,在应用时需注意密切观察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