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08 年 1 月~2011 年 1 月收治的 28~34 周的早产儿 200 例,按照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 例未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1~2 个疗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给予 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早产儿出生 3、6、12 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量表进行检测。结果 观 察组早产儿胎龄平均(34.73±2.01)周,对照组为(34.59±1.9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 儿体质包括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窒息、缺血 缺氧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第 1 天的 Brazelton 评 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 5 天的 Brazelton 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两组早产儿中观察组 3、6、12 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产前孕妇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
早产是指妊娠满 28 周至不满 37 足周之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出生体重多<2500 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生儿死亡中与早产有关者占 75%,因此防止 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1]。随着围生医学 的迅猛发展,早产儿发生率及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神经系 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抢救 存活的早产儿将来能不能发展成为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 个家长和医务人员极其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从智 力低下发生率最高的早产儿进行预防性干预。本文笔者对我 院 2008 年 1 月~2011 年 1 月按照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 或地塞米松治疗的情况,对收治的 28~34 周的早产儿 200 例 进行研究,观察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 神经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 2008 年 1 月~2011 年 1 月收治的胎龄为 28~34 周早产儿 200 例,其中,男 132 例,女 68 例;单胎 181 例,双胎 19 例;Apgar 评分为(7.1±0.6)分;分 方 式:顺 产 152 例,剖宫产 48 例。排除标准:染色体异常,产前类固醇 接触之前,使用类固醇因其他原因。统计分析是按照意向-治 疗的原则。按照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 例未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 疗;观察组给予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1~2 个疗程,两组 早产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早产儿性别、父母 受教育程度、家庭月经济收入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即 N1H1 1994 年正式推荐对 于 24~34 周且 7 d 内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倍他米松 12 mg 肌内注射,每天 1 次,连用 2 d,7 d 内不重复用药或者地塞米 松 10 mg,肌内注射,每天 1 次,3 d 为 1 个疗程。若早产风险 持续存在,2 次给药时间应在首次给药 2 周后, 且总给药次 数不超过 2 次[2]。孕周由产科病史和超声检查共同确定。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孕妇、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资料比较。②两组 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的比较。(3)两组早 产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的发生率。(4)两 组早产儿出生后第 1 天 及 第 5 天 的 神 经 行 为 发 育, 采 用 Brazelton 评分标准[3]。并对早产儿出生后 3、6、12 个月的智力 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量表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频数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 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 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胎龄及体质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胎龄平均(34.73±2.01)周,对照组为(34.59± 1.9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 组早 产儿体质(包括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说明产前孕妇应 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的胎龄、体质等指标无 影响。见表 2。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窒息、HIE 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该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文 献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统计例数少有关。见 表 3。
2.3 两组神经、智力、运动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 1 天的 Brazelton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第 5 天的 Brazelton 评分,观察组明显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两组早产 儿中观察组 3、6、12 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结果说 明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
3 讨论
早产儿是智力低下脑瘫发生率较高因素之一。早产儿因 过早脱离母体,神经系统的成熟受到阻碍,各脏器的成熟度 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薄弱,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何提高早 产儿的智力发育水平,有效地加速其发育速度,是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而家庭早期干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 近年脑科学发展,为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出生时已 经拥有大多数神经元,但神经元很幼小,在 6 个月时明显发 育起来,神经元之间突触在 6 个月时增加 7.2 倍,1 岁时增加 20 倍。神经元之间的回路在生后迅速建立,形成复杂的信息 网络联系[4]。脑重在生后 6 个月增加 1 倍,两岁增加 2倍。科学 证明,婴幼儿早期是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有极大的可塑 能力。早产儿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损伤,通过丰富的环境刺 激和合理有计划的训练,完全有可能使受伤的大脑获得最佳的代偿能力[5]。
糖皮质激素用于产前促胎儿肺成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使用倍他米松可有效促进早产儿肺脏发育,并减少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严重肺病的危险和患病率。但已知在早产儿出 生后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诸如脑瘫或心脏壁肥大等严重问题[6]。因此,对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产前合理应用糖皮质 激素十分重要。本文笔者 2008 年 1 月~2011 年 1 月按照母 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的情况,对收治的 28~34 周的早产儿 200 例进行研究,观察产前应用倍他米松 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 早 产 儿 胎 龄 平 均 为(34.73±2.01)周,对 照 组 为(34.59±1.98) 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体 质包括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窒息、HIE 和颅内 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第 1 天的 Brazelton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第 5 天的 Brazelton 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 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中观察 组 3、6、12 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 地塞米松治疗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但是 也有相关报道称,产前多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将导致儿童 认知发育落后和远期的精神运动发育延迟, 脑重量减轻,神 经元成熟和髓鞘形成延迟,并导致剂量依赖的海马神经元变 性,海马体积下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敏感性 降低,导致成年期血浆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7-8],所以产前使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应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及疗程,避免出现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