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妇科手术由于创伤较腹腔镜手术大,术后恢复较慢,疼痛明显,越来越多地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由于患者病情各异,部分下级医院尚不能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仍占妇科手术很大比例。开腹手术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尤其是术后24 h内。如今术后镇痛药种类众多,各有优缺点,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单一镇痛药带来的副反应,已成为术后镇痛的主流。硫酸镁作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用于术后辅助镇痛,可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选择。
开腹子宫全切术术后疼痛属中等程度的疼痛,多见于术后24 h内。近半数患者术后需接受阿片类镇痛药的治疗。此类患者对疼痛刺激敏感,对术后镇痛要求镇痛完善,不良反应轻,药物残余作用少。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常用的药物,但其使用时可能伴随呼吸抑制,在某些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时通过减弱胃肠蠕动、提高胃窦和十二指肠张力,影响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硫酸镁为现阶段多模式药物镇痛提供了选择。
机体伤害性反应的产生有赖于NMDA受体的激活,NMDA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并参与痛觉产生过程。硫酸镁在围术期作为辅助镇痛用药是较新的研究。Mg2+离子具有NMDA受体拮抗特性和Ca2+离子通道抑制性,在患者慢性疼痛时显示出内源性的吗啡效应。NMDA受体拮抗剂能预防中枢敏感化的启动和维持。术后血清中镁离子的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这就减弱了镁离子对NMDA受体的阻滞作用,从而在较小的刺激下便可使NMDA受体兴奋,产生疼痛传导,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静脉还是椎管内应用,硫酸镁均能拮抗NMDA受体产生镇痛效果;硫酸镁还能阻滞Ca2+离子内流减少伤害性感受相关的中枢敏感化而调节疼痛状态;此外,硫酸镁还能抑制传入神经元C纤维的刺激,降低伤害性刺激的兴奋传导,消除中枢敏感化作用;同时,硫酸镁还能使效应感受器敏感度降低,避免痛阈降低,从而消除外周敏感化;硫酸镁还能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突触前膜的N型钙离子通道,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释放及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来降低疼痛的传导。通过与阿片类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硫酸镁能增强镇痛效果,推迟镇痛药物耐受的发生,在产生相同镇痛结果的同时,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推迟术后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但也有研究指出,真正能使硫酸镁产生镇痛效果的NMDA受体位于脊索中,静脉给予硫酸镁不会增加脑脊液中镁离子浓度,不会产生镇痛效果 。笔者曾在剖宫产患者中发现硫酸镁可以与吗啡形成协同作用并延长吗啡的作用时间,单纯硬膜外硫酸镁对术后镇痛的影响甚微。
椎管内注射硫酸镁的安全性在动物身上已得到验证,在大鼠隔日鞘内注射硫酸镁持续30天所产生的运动与感觉阻滞与利多卡因相似,无不良临床后果,脊髓组织学检查的结果也相似,犬鞘内注射也提示无不良反应。在不同浓度椎管内给予硫酸镁的患者身上,无一发现神经毒性,也未出现全身或局部中毒症状。国外报道1例误将9 g硫酸镁打入硬膜外间隙,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神经毒性反应 。神经内科甚至可将硫酸镁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神经保护,镁离子可以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硫酸镁可引起外周血管轻微扩张,改善皮肤微循环,系统评价已证实硫酸镁能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本研究虽未发现应用硫酸镁能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但较对照组有减少术后寒颤发生率的趋势(P=0.06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的原因与样本量偏小有关。因本研究主要是探索硫酸镁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能性,故未进一步增加样本量。本研究中,围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异。当血镁浓度>1.5 mmol/L时,人会感觉不适,本研究中术后监测患者血镁浓度,未发现血镁浓度升高,可能与手术和术后应激造成体内Mg2+离子再分布有关,因此本研究选用的镁离子剂量是安全剂量。
本研究显示,无论是术后各时间段的VAS值评分还是首次应用镇痛药物时间,硫酸镁在镇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硫酸镁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痛效果,减少伤害性刺激的传导,但术后镇痛的最适硬膜外硫酸镁用量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硬膜外给予硫酸镁是否会增加脊索内的硫酸镁浓度,及其与镇痛强度是否呈剂量相关;硬膜外注射硫酸镁是否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甚至完全取代阿片类药物来减少阿片类药物带来的皮肤瘙痒、镇静过度、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均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