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临床应用进展
4151 0 0
2023-03-01
作者: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能优于较老的局部麻醉药,它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利多卡因在众多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就利多卡因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1、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法中的一类,其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表明,利多卡因的不同作用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小于治疗剂量时促进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高于治疗剂量时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传导功能减慢,心肌收缩力被抑制,心排血量下降。目前在临床中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其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有临床病例报道,利多卡因能抑制窦房结功能,对于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利多卡因可使窦房结附近细胞的不应期延长,导致窦性停搏。

2、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2.1治疗支气管哮喘

1977年国外学者通过对哮喘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HUNT等通过对大量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证实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方法治疗哮喘是安全的。虽然临床中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哮喘已经很普遍,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可能有这几方面: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兴奋或兴奋后会释放大量神经递质),阻滞气管内副交感神经的反射,降低气道反应性;通过调节免疫作用降低气道炎症反应。

2.2治疗肺损伤

肺损伤是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的炎症反应,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聚集,致使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损伤。大量的研究表明,利多卡因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CHEN等通过试验证实,利多卡因可以通过nf-κb/p38 mapk信号传递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来改善肺部损伤,从而提供了成为抗肺部损伤抗炎剂的潜力。在结扎和穿刺盲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模型中,ZHANG等证实了利多卡因能明显地抑制氯丙酸引起的肺部炎症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并表现出治疗作用。袁林芳等[10]通过对60例行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研究发现,围术期静脉给予利多卡因能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含量,降低肺部的炎性反应,起到减轻肺部损伤,提高患者氧合指数的作用。

3、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3.1脑保护作用

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起到明显保护胃癌根治术后脑损伤的作用,并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LI等研究发现,利多卡因通过减少线粒体损伤来减轻术后记忆、学习、注意力的改变。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利多卡因的研究中发现,利多卡因可以显著降低脑细胞氧代谢,并对术后苏醒时间没有影响,用于颅脑手术是安全的。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钠钾离子交换通道,降低细胞内离子浓度,使三磷酸腺苷消耗减少,减少受损脑细胞钾离子的外流,抑制游离脂肪酸释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线粒体有氧代谢,减轻脑组织的损害,起到保护损伤神经细胞的作用。

3.2治疗癫痫

临床中发现,利多卡因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对各种癫痫发作都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有明显的疗效。一项针对37例平均年龄为3.7岁儿童的临床试验证实,给予利多卡因控制癫痫发作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国外学者通过对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发现,利多卡因可缓解癫痫持续状态,降低发作频率,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其安全性和长期性,临床医生应该注意不良反应和治疗期间持续的心脏监测。

4、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

YE等通过实验研究首次证明,利多卡因激活了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降低了B淋巴细胞瘤-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Bcl相关X蛋白的水平,磷酸化p38激酶也同时增加,而p38激酶的水平没有改变。利多卡因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前途的胃癌治疗药物,该药物的体内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5、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

ZHANG等通过对钙离子转运蛋白的研究发现,在生殖系统癌症、消化系统癌症的细胞中钙离子转运蛋白的含量越高肿瘤分级越高,初步判断钙离子转运蛋白参与了癌症基因的编码过程。周勤等[18]通过研究利多卡因在不同浓度下对钙离子转运蛋白的影响,证实了利多卡因在低于临床浓度时通过下调钙离子转运蛋白表达及影响Ca2+流入的速度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

6、乳腺癌的治疗

FREEMAN等在7-氟醚麻醉期间的乳腺癌手术模型中发现,利多卡因可减少肺转移,影响复发或转移扩散。SUI等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在乳腺癌细胞中通过调节mir-145表达和mek/erk、nf-κb信号通路的进一步失活降低了mkn45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入侵。周勤等的研究也证实了利多卡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

7、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

XI等通过研究证实利多卡因可降低甲状腺相关抗体腺病毒感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相对水平,显著降低腺病毒感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ELAV样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的蛋白表达。利多卡因在所有浓度均显著降低腺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率。

8、耳科疾病的治疗

耳鸣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有多种,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症状的治疗。黄艳等对80例耳鸣患者研究证实,耳后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对单纯主观性耳鸣有效。李辉等研究发现,不论是静脉滴注还是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对耳鸣都有效果。一项针对80例突发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

研究证实,利多卡因可明显改善突发耳聋伴耳鸣患者的听力,提高预后生活质量。O’BRIEN等研究发现,5%的透皮利多卡因似乎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慢性主观耳鸣的方法,大多数完成1个月治疗的受试者耳鸣改善明显。

9、围术期并发症的治疗

术后恶心和呕吐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在40例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发现,给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并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从而使利多卡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HU等研究发现,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甲状腺手术后气管扩张期导致的咳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缓解作用。

10其他作用

PEKER等研究发现,利多卡因能显著降低下肢手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后乳酸及IMA的水平。JIN等的研究首次报道利多卡因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这一发现为利多卡因可能对癌症生长和转移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机制提供了临床前证据。ARYADI等通过研究表明,无论内皮是否完整,腺苷和利多卡因组成的混合液都能扩张主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段。腺苷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在心脏手术和其他重大手术中有提高血管保护的潜在意义。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除了麻醉作用以外,其他作用更为广泛,临床应用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药量及浓度过大、速度过快都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控制剂量、浓度、输注速度,避免发生毒性反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