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病例来源于 2003 ~ 2006 年本院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或手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大便常规及隐血反应等项变化, 估计其出血量、继续出血或停止出血情况。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 1
例为治疗组, 法莫替叮静脉滴注给药, 生理盐水 100ml+法莫替叮 20mg, 2次 /d
,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给药生理盐水 100ml+奥美拉唑 20mg, 2次 /d。
对照组:同上患者 66例作为对照组, 均未用法莫替叮和奥美拉唑, 只用一般的止血药, 如止血敏、止血芳酸、 6-氨基已酸, VitK、安络血等, 制酸剂用氢氧化铝凝胶, 补液, 输液等 措施与治疗组不同。
疗效评定:经过各组相应处理后出血停止者为有效, 如经处理后仍出血不止, 例如仍有反复出血或黑便、血压不稳、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继续下降等情况, 而必须紧急手术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8.8%, 对照组为 90.9%, 两组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2.2 治疗组治疗失败必须紧急手术者 1例, 较对照组治疗失败必须手术者 6例明显减少 ( P<0.05) 。
2.3 治疗组平均止血天数为 2.55 d, 对照组为 4.01 d, 其中 2 d内止血的治疗组为 52 例, 占该组的 61.
2%, 对照组 20例, 占该组的 30.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2.4 两组患者需要输血的例数和人平均输血量均无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 2。
3 讨论
法莫替丁用噻唑环代替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的咪唑环, 口服给药达峰时间 1.5~ 3.5 h, 起效快, 单次给药抑制胃酸时间达15~ 17 h, 较西咪替丁明显延长, 不良反应小, 对性激素无影响,不透过血脑屏障, 不抑制细胞色素 P450药物代谢系统, 因而无明显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多中心双盲研究表明, 十二指肠溃疡 4周的治愈率为 75% ~ 95%, 胃溃疡 8周的治愈率为 80%, 20 mg夜间服药治疗的患者, 6个月不溃疡复发率为 26%。 OME在通常剂量 ( 20 ~ 40 mg/d)下, 可抑制 24 h酸分泌≥90%, 迅速控制症状和使溃疡病愈合。 十二指肠溃疡病治疗 2周的愈合率为70%, 4周为 90%, 6~ 8周几乎全部愈合, OME治疗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的常用剂量为 20 mg/d, 连用 4 ~ 8周, 也可用 40 mg/ d或更高剂量, 有人主张 40 mg/d连用 2周, 疗效与 20 mg/d的效果一样, 而疗程可缩短一半。长期应用 OME(至少几年 )的病例随访,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明显 ECI增生和类癌者。 OME所造成的缺酸状态引起上腹饱满, 腹胀, 便秘, 恶心, 等消化不良表现, 也可诱发胃内菌群过度繁殖, 肠道感染, 使胃内亚硝酸盐增加。亚硝酸盐是诱发人类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临床上对诱癌一事尚无确切的报告。因此, 两药作用机理不同, 大大加强对胃酸的抑制, 比而减轻胃酸对被损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 减少止血时间, 提高治愈率, 减少住院天数, 由于大多数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可自发停止 (自限性 ), 这使许多治疗研究都难下结论, 因此, 只有对出血非自发性停止的病例, 进行研究才更有意义, 本组研究也从这一方面显示了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的疗效, 治疗组 85例中仅有 1例治疗失败, 出血不止而需要紧急手术, 而对照组 66例中就有 6例出血不止, 需紧急手术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5) 。法莫替叮在临床上不良反应并不明显, 长期应用奥美拉唑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应用者临床通常剂量 ( 20 ~ 40 mg/d), 血清胃泌素仅中度升高, 有资料显示, 长期应用 OME (至少几年)的病例随访,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明显 ECI增生和类癌者。 OME所造成的缺酸状态引起上腹饱满、腹胀、便秘、恶心等消化不良表现, 也可诱发胃内菌群过度繁殖, 肠道感染, 使胃内亚硝酸盐增加, 亚硝酸盐是诱发人类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应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时间短暂, 故在治疗出血期间并未发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