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用眼习惯,加上遗传等诸多因素,导致角膜炎发病率持续上升,且角膜炎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在眼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视力功能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就抽取的两组角膜炎患者分别选择常规治疗与维生素 C 进行治疗,并就存在的问题与特点进行阐述,提出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抽取的病例进行评估并分组,2016 年 8 月到 2018 年 6 月我院眼科接诊的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 150 例患者,且均通过试验标准分析并纳入到研究范围,通过随机性方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75 例,其中对照组的 75例角膜炎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法,研究组抽取的对象选择维生素 C 治疗,对照并分析两组抽取的角膜炎患者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角膜炎患者均依照2016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角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分析,排除了受糖尿病、器官损伤以及高血压和年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病情严重程度、性别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分别为 35 例 40 例,年龄区间在 25-69,平均为 46.3±11.5 岁;研究组女性与男性分别为 34 与 41 例,年龄区间在 23-71 岁,平均为 45.3±9.9 岁。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角膜炎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即应用阿昔洛韦搭配适当抗生素治疗,实施抗炎、抗病毒治疗,并应用浓度为 0.1% 的无环鸟苷滴眼液点滴眼部,两小时滴药一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在患者穹隆区域结膜部分注射维生素 C,每次注射剂量为 0.3 毫升,每日注射一次,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对照 [1]。
1.3 对本次实验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首先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 2016 年 WHO 制定的《角膜炎患者的诊治标准》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统计学专业软件等将抽取的 150 例角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与特点等 进行阐述。
1.4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与信息等较多,需要利用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整理,并 进行评估,用到的统计学软件为 SPSS22.0,其中组内信息利用卡方值,组间信息利用 t 值进行检验分析,对照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之间的差异性,结合患者的数据图像、病情进展以及体征指标变化等分析其特征。
2 结果
2.1 抽取的两组各 75 例角膜炎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与维生素 C 治疗的效果分析
3 讨论
角膜炎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眼科疾病中致盲率较高的疾病,由于该病症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治疗中存在困难,并且会迁延不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视力功能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针对角膜炎的诊治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该病症的诊治分析 [2]。通常针对角膜炎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中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影响治疗进程 [3]。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在治疗中逐步选择应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该药物属于自由基清除剂类的药物,当药物参与到人体内神经递质与糖代谢合成和氧化等过程中,就会对外界抵抗力和不良刺激等作用产生明显,从而到达抗击炎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效果 [4]。临床上针对角膜炎的诊治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角膜炎的药物治疗分析。其中常规治疗中选择无环鸟苷滴眼液点滴眼部配合阿昔洛韦抗病毒和抗炎治疗,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增加维生素 C 在患者患者穹隆区域结膜部分注射,研究组角膜炎患者的有效率、3 个月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4.5%、6.3%、2.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1.8%、26.9%、15.5%,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总而言之,针对角膜炎患者可以选择维生素 C 进行治疗,降低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复发情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