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享是思路迪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推出的栏目,我们会在这里定期分享真实的病例,并在病例后留出学术讨论的区域,让我们
——从精准医学的视角来探讨癌症病例!
第68期
【基本信息】
患者女,78岁,身高:158cm,体重55kg,BMI:22.03Kg/m2 ,ECOG评分:1分。患者于2021年1月21日首次入院,主诉右侧腹及腰背部隐痛1月。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3年,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bid,自诉血压控制可。无手术史,无家族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肿瘤标记物】
CEA:29.72ng/ml
CA125:38.33IU/ml
CA199:958.50IU/ml
【影像学检测】
•头颅及胸部CT:未见占位
•结肠镜:回盲部见一直径约5.0cm肿物,表面均充血水肿、溃烂
•腹部CT平扫+增强:盲肠升结肠占位,多考虑恶变,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临近下腔静脉下段受压变扁。
【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
诊断结果:回盲部恶性肿瘤cT3N2M1(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MSH6(+中90%),PMS2(-),MLH1(-),MSH2(+),MSH6(+强95%)
患者送检思路迪GPS
经MDT讨论后考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手术不能R0切除,于是于2021年1月26日行基因及MSI检测,同时在第二天,即1月27日对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 1周期。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KRAS/NRAS野生型、BRAF p.V600E变异
MSI-H
TMB-H:107.82Muts/Mb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再次行MDT讨论,于2021年02月20日-2021年7月予mfolfox6+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周期。
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如下,可见治疗后显著下降。
2021-07-19结肠镜:回盲部见一白色疤痕,回盲部肿物取材4块送检,病理活检:黏膜内中分化腺癌。
影像学评价:腹部CT平扫显示经化疗联合卡瑞利珠治疗后升结肠肿物、腹膜后淋巴结缩小。
2021-07-13行第一次NGS动态监测,结果显示ctDNA均为阴性。
下一步治疗方案?
因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复查肠镜、腹部CT提示患者回盲部肿瘤及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但仍然达不到R0切除,经MDT讨论后于2021年07月20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4周期。
2021-11-23复查CEA、CA124、CA199均降至正常:
CEA: 2.70ng/ml
CA125:14.5IU/ml
CA199: 16.2IU/ml
2021-11-02:结肠镜回盲部见一白色疤痕
CT显示经卡瑞利珠单药治疗后,回盲部肿瘤及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
盲肠、升结肠Ca多次化疗后:盲肠、升结肠肠壁不均匀增厚,局部代谢增高灶,符合恶性病变征象,治疗后肿瘤活性仍残留,SUV值7.1。腹腔内部分系膜、邻近腹膜后稍增厚,稍有代谢,考虑炎性;其内及回盲区、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代谢不高,考虑治疗后活性受抑制。
下一步治疗方案?
腹膜后淋巴结及回盲部肿瘤明显退缩,但PET-CT报告原发灶SUV值偏高,可能达到R0切除,经MDT讨论后于2021年11月25日行腹腔镜下右半结切除术。
大体标本可见原发肿瘤退缩为一白色疤痕。
术后病检示:高分化腺癌,残留病灶直径0.8cm,浸润黏膜下层,神经(-),脉管(-)TRG分级:1级(中度反应,小簇癌细胞残留),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6)。术后分期:ypT1(G1)N(0/18)M0
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术中冰冻: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
横结肠系膜组织:镜下见纤维组织及脂肪,未见癌组织,未见淋巴结
原发病灶:高分化腺癌
2021-12-03通过NGS进行MRD监测,结果显示MRD为阴性。提示患者目前复发风险低。
患者目前全部治疗流程如下所示——
病例总结
●该患者属于典型的在基因检测指导下进行转化治疗的案例。
●患者在检测到MSI-H后,先后通过免疫联合以及免疫单药的方式进行新辅助治疗,成功使得肿瘤退缩,并进行了手术切除。
●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也可通过MRD监测给与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