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成药
l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l 古典名方中成药临床应用广泛
l 不需要煎煮,携带、贮藏、保管方便。
l 用量少,尤其对于年幼儿,服用方便。
l 中成药剂型有口服液、颗粒剂、丸剂、胶囊剂、丹剂、膏剂、散剂、片剂、栓剂、注射剂等。
l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对较多,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中成药临床应用广泛。
二、中医咳嗽的含义
u 咳嗽:以咳嗽或伴咳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u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
u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证,感冒咳嗽、哮喘等可参照应用。
u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u 好发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发病率最高。
u 分类: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u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属于外感咳嗽,儿童慢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
三、儿童咳嗽经典名方中成药选用及注意事项
1. 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咳嗽
风热感冒(上感、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临床表现】咳嗽,干咳为主,咽红,流黄浊涕,或伴发热,舌质红,苔薄黄。
【代表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平剂,治疗风热表证的代表方剂。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疱疹性咽颊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肺炎初期、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过敏性紫癜初期、麻疹初期、幼儿急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病、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脉浮数
银翘散主要药物:银花一两(30g)、连翘一两(30g)、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竹叶四钱(12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生甘草五钱(15g),加鲜芦根煎汤
风热感冒咳嗽(上感、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临床表现】表热轻证。咳嗽,发热不甚,咽红,舌质红,苔薄黄。
【常用中成药】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解表颗粒等。
以银翘散为主的中成药主要有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小儿感冒宁糖浆
2. 辛凉解表剂——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初期)
【临床表现】咳嗽,干咳为主,咽红,流黄浊涕,或伴发热,舌质红,苔薄黄。
【代表方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辛凉轻剂,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的代表方剂。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临床应用】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初期、百日咳初期、麻疹初期、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风热犯肺及肝经风热者。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主要药物: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桔梗二钱(6g)、苇根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
风热咳嗽(上感、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咳嗽,干咳为主,咽红,流黄浊涕,或伴发热,舌质红,苔薄黄。
【常用中成药】清宣止咳颗粒,小儿宝泰康颗粒等。
以桑菊饮为主的中成药常用的为清宣止咳颗粒
3. 辛凉解表剂——风热、痰热咳嗽
支气管炎、肺炎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痰黄,苔黄。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辛凉重剂,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功效】辛凉解表,清肺平喘。(表里同治,清里为主;宣降结合,重在宣肺)
【临床应用】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等表证未解,热邪壅肺。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喘,甚则鼻煽、口渴,苔薄黄,脉滑数。
麻杏石甘汤主要药物:麻黄四两(9g),杏仁五十个(9g),石膏半斤(18g),炙甘草二两(6g)
临床上以麻杏石甘汤为主的中成药非常多
避免重复用药
肺热咳嗽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痰黄,苔黄。
以麻杏石甘汤为主的中成药
4. 益气补肺健脾
肺脾气虚证(咳嗽后期)
【临床表现】咳嗽,痰白,面色少华,易出汗,食欲不振,大便稀
【常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童康片等。
6. 养阴清热止咳
阴虚肺热证(咳嗽后期)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低热,夜间汗出,舌红少津。
【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膏、颗粒),黄龙止咳颗粒等
四、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
l 辨证用药:临床上根据其属于风寒、风热,在表、在里,实证、虚证等来进行区别对待
l 病证结合
l 合理联合:如果主治功效是一样的,尤其是主要药物是相同的药,要避免叠加使用,但是不同药物成分的药可以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