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分子肝素(LMWH),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可快速抑制血栓形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治疗[1]。
而近年来,它也是妇产生殖领域的另一颗新星。由于 LMWH 具有高效的抗凝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及其他非抗凝益处,如抑制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分化,抑制滋养细胞凋亡,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胎盘形成等[1],它在妇产科和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某些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治疗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但另一方面,随着 LMWH 在妇产、生殖领域应用日趋广泛的同时,针刺伤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的年针刺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调查显示,在我国,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废弃针头、采血等是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的环节[2]。一项涉及北京 7 家医院 1 075 名临床护士的回顾性问卷调查显示,针刺伤发生率可达 80.6%[3]。
针刺伤不仅可能会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还会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2]。因此,如何科学高效避免针刺伤,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注射安全需求[2]。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 LMWH,采用了针头防护系统,可以单手控制激活,自动防护针头。根据《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依诺肝素预防剂量为 4 000 U,每日 1 次,皮下注射;中等剂量为 4 000 U,每 12 小时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 100 U/kg,每 12 小时一次,皮下注射[4]。
那么,
●以依诺肝素为代表的 LMWH 具体在妇产领域有何临床应用?
●LMWH 作为抗凝剂,在皮下注射护理过程中,有哪些易被忽视的要点?
●依诺肝素采用的安全装置,能为医护和患者带来哪些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