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言 —
昨天,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说她妈妈脑出血住院了,在抢救,她正在往家里赶,她问我这病严重不严重。
我说,这需要取决于出血的量,还有出血的部位,有些是有生命危险的,有些是会有肢体或者语言的后遗症的。
我顺口问了一句,你妈妈是不是有高血压啊,她说是啊,并且一直很抗拒服药,总在吃一些偏方,来控制血压。
我听完这些,非常无奈。
所以今天来写一个高血压的科普。
— 正 文 —
1. 高血压病,非常常见,如果按照下面的诊断标准的话,在美国几乎有一半的人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
2. 我们测血压的时候,有两个数字,高的那个叫收缩压,低的那个叫舒张压,分别对应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周围血管测量到的压力值。
3. 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这种情况,称为正常血压。
4. 如果收缩压为120-129mmHg,且舒张压<80mmHg这种情况,血压升高,已经不是正常血压了,但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
5.所谓高血压,就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3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mmHg。这里需要注意,这两个数字,不管哪一个超过范围,都称作高血压。其中又将高血压分为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
1)1级高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
2)2级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期不同,则以较高的分期为准。
6.诊断高血压除了要求在医院测量的血压值,还需要结合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ABPM),使用ABPM时,诊断高血压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一个标准:
1)24小时平均血压≥125/75mmHg
2)白天(清醒状态)平均血压≥130/80mmHg
3)夜间(睡眠状态)平均血压≥110/65mmHg
其中,白天(清醒)平均血压≥130/80mmHg最有用。
7. 正确测量血压很关键。目前推荐专为诊室环境设计的示波法血压计,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电子血压计都是属于这种,而不是听诊法血压计(需要听诊器)。自动化示波法诊室血压计(AOBP)可让患者在诊室中于坐位休息时连续多次测量血压,有无医务人员在场皆可。无论有无人值守,AOBP比传统诊室血压测量都能更好地预测清醒ABPM结果,且可能减轻白大衣效应。
8.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确诊高血压的首选方法。有高质量的数据表明,ABPM比诊室血压测量值能更好地预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9.家里测量血压前,应告知患者:
o 使用经过验证的自动示波法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
o 在安静的房间内,背部和手臂给予支撑,双腿不交叉,坐位休息5分钟后进行测量;
o 一周内至少测量12-14次,早晚都要测量;
10.对于个体患者,诊断高血压需要综合分析多次血压测量值,使用适当的技术以及常规诊室外血压测量结果。
11.虽然说,诊断高血压,需要多次测量血压,综合分析。但是如果有下列罕见情况时,可直接诊断高血压,无需进一步证实血压值:
1)测量血压时,血压≥180/120mmHg。
2)患者因初筛血压≥160/100mmHg而就诊,同时已经有靶器官损害,所谓靶器官损害,是指高血压已经导致了器官的损害,如左心室肥厚(LVH)、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3)对其余所有诊室血压升高的患者,应尽可能使用诊室外血压测量来确诊高血压。ABPM是测定诊室外血压的“金标准”。如果没有条件做ABPM,建议在家里测量血压,来确诊高血压。
4)如果经恰当技术和设备得出家庭血压测量值平均值≥130/80mmHg,且经诊室验证,则诊断高血压。
5)方便时,ABPM可替代家庭血压测量,特别是无法行适当的家庭血压,家庭测量值的准确性存疑,或诊室与家庭测量值差异很大时。ABPM显示白天平均血压≥130/80mmHg,则诊断高血压。
12.当高血压诊断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如下评估,高血压的评估
1)靶器官损害程度
2)是否存在心血管或肾脏疾病
3)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4)可能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因素
5)潜在的干扰物质,如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口服避孕药
13. 所有血压升高或高血压患者都应调整生活方式,并不是所有诊断高血压的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
14. 什么时候才需要服用药物来降压?
开始药物治疗的决定应个体化,包括医患间共同决策。一般建议下列高血压患者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1)诊室外白天血压≥135mmHg/85mmHg;没有诊室外测量值时,诊室平均值≥140/90mmHg;
2)诊室外测量血压(平均家庭测量值或白天动态血压)≥130mmHg/80mmHg(如果没有诊室外测量值,则适当测量的诊室内血压平均值≥130mmHg/80mmHg),且具有至少一项特征: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年龄大于65岁,10年心血管病风险大于10%;
3)对1级高血压(130-139/80-89mmHg)患者,如果年龄≥75岁或没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且经常跌倒、有痴呆、多种共存疾病、直立性低血压、居住在疗养院或寿命有限,则我们考虑不予以降压治疗。
15. 我们推荐从以下4类药物中选择初始治疗
1)噻嗪样或噻嗪型利尿剂
2)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通常是二氢吡啶类,如氨氯地平)
3)ACEI(如培哚普利)
4)ARB(如氯沙坦钾)
16.对大多数适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把血压降到如下数值:诊室外测量血压<130/80mmHg,如果没有条件测量诊室外血压,诊室血压也需要降到130/80mmHg以下。
17.某些特殊情况,降压的目标值,也可以适当放宽,比如有如下这些情况:
1)血压不稳定或有体位性低血压
2)联用多种降压药出现副作用
3)年龄≥75岁,且共存疾病负荷较大或舒张压<55mmHg
以上情况可适当放宽为<135/85mmHg(诊室外血压测量)或<140/90mmHg(适当测量的诊室内血压平均值)。
18.对于严重虚弱、痴呆和/或预期寿命有限的老年人,或卧床/居住在专业护理机构等特殊机构的患者,需要与患者、亲属和照顾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目标,而不是采用上述目标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