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 血压 发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 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受到高血压的威胁。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这一话题。
一、血压测量
儿童青少年血压的测量较承认准确性差,更易受多种因素,如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及周围环境影响,因此测量是受测者应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外界干扰。
与成人血压测量不同,儿童青年少年常规测量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另外根据受试者的臂围选择合适的袖带是十分重要的,理想袖带的气囊宽度应至少等于右臂围40%,气囊长度至少包绕臂围的80%,气囊宽度与长度的比值至少为1︰2。
二、高血压标准
与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不一样,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不是基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而是采取了某个固定 血压值 。我国指南主要根据性别和年龄制定了相关的参考标准,见表1、2。并将非同日三次 收缩压 (SBP)或 舒张压 (DBP)≥P95~<P99定义为高血压。同时根据高血压程度分为高血压I级(P95~P99+5 mmHg)和高血压II级(≥P99+5 mmHg)。
而美国指南则认为身高对血压的影响很大,因此是根据性别、年龄和身高制定参考标准,并认为≥13岁者应参考成人高血压标准。
表1:中国男性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mmHg)
表2:中国女性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标准(mmHg)
三、高血压评估
跟成人一样,对于每个初诊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我们应评估其继发性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的临床疾病。
儿童青少年中的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要高于成人,需仔细排查,其中继发性因素可包括:肾脏或肾血管相关、内分泌疾病相关(如 嗜铬细胞瘤 、原醛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单基因突变相关(如Gordon syndrome)、环境因素相关(如 铅中毒 )、药物相关(如类固醇激素、抗抑郁药)及主动脉缩窄或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儿童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依然是主要类型。
靶器官损伤可以通过左室肥厚(LVH)、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 脉搏 波传导速度(PWV)及尿 白蛋白 定量等进行评价,其诊断标准可参考表3。如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需评价眼底和颅内病变情况。
表3: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诊断标准
合并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 代谢综合征 、 糖尿病 、 慢性肾脏病 或肾功能不全。
四、高血压治疗目标
我国指南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未合并靶器官损害者,应将血压将至P95以下;若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出现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时,应将血压降至P90以下。
美国指南认为血压控制于P90-95,仍然可能增加远期 心血管疾病 风险,建议合理的目标应是P90以下。因此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得低一些。
五、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
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达标,包括坚持DASH饮食、增强有氧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
六、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一般而言,继发性高血压、出现高血压临床症状或出现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合并糖尿病、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七、降压药物选择
我国指南和美国指南都认为ACEI、ARB、CCB可以作为降压药物的初始选择,对利尿剂是否可以作为初始治疗有一定的争议,而因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并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用药。
同时在用药方法上与成人有点差别的是,建议单一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逐渐加量至最大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若达到最大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时血压仍未达标才建议联合用药。儿童青少年降压药物的初始剂量和最大剂量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见表4。另外,降压药物剂量也是每2-4周根据血压水平进行调整。
表4:儿童青少年常用降压药物剂量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