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与传统中药的创新结合:源自中药的天然肽段可通过激活胃干细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5-04-07
作者:小琳
来源:轻盈医学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AG)影响全球约20%人口,除导致消化不良及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外,还是胃癌(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前五的癌症)的癌前病变。主要风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诱发胃窦及胃体炎症并导致上皮细胞DNA损伤。炎症初期刺激G细胞合成胃泌素和壁细胞分泌胃酸,最终与炎性细胞因子共同破坏胃黏膜(尤其是壁细胞),形成低胃酸环境,促进幽门螺杆菌及其他促肠化生菌繁殖,符合Correa级联反应(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当前AG治疗以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但近期研究表明根除治疗可能无法阻止AG向胃癌进展,且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增加晚期AG患者的胃癌风险。因此,亟需针对AG(尤其是晚期)的新药研发,需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  

 

胃黏膜细胞(壁细胞、主细胞、黏液细胞等)均源自胃干细胞(GSCs),受R-Spondin、EGF、BMP等生态位分子调控。胃体GSCs标记物包括Bmi1、Lrig1(峡部)和Troy、Lgr5(基底部);胃窦GSCs标记物包括Lrig1(峡部)及Lgr5、Sox2、Axin2、Cck2r、AQP5(基底部)。尽管幽门螺杆菌通过毒力因子或诱导R-Spondin等促GSC扩增[11-13],但无法解释AG患者胃腺体丢失现象。  

 

本研究通过基因追踪、类器官培养及RNA测序发现,AG中GSCs缺陷与关键生态位分子EGF信号减弱相关。中药筛选发现,康复新(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简称PEEPA)中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可通过激活GSCs并抑制炎症治疗AG。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肽通过稳定EGF-EGFR复合物长效激活ERK和Stat1(而非Akt1或Stat3),促进胃类器官生长及黏膜修复。此外,该肽在胃酸环境中稳定性优于EGF。研究揭示了AG的GSCs缺陷机制,并发现一种具有治疗潜力的天然肽段。

 

结果  

1. PEEPA对小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AG模型小鼠(MNNG联合雷尼替丁诱导)显示胃腺体丢失(胃窦显著)、组织结构破坏、胃炎指数升高及增殖细胞减少(图1A-D)。PEEPA治疗可恢复胃腺体结构与细胞增殖,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图1B-E),但对正常小鼠无影响。  

图1 PEEPA对萎缩性胃炎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A) 小鼠AG诱导及PEEPA治疗时间表。成年雄性小鼠接受雷尼替丁(150 mg/kg)处理,饮用含MNNG(100 mg/mL)的水20周,随后接受载体(Veh)或PEEPA(400 µL/天/只)治疗2周。
B) H&E染色显示PEEPA改善AG小鼠胃腺体结构。
C) PEEPA降低胃炎组织学指数(基于上皮缺损、炎症及泌酸细胞萎缩评分)和泌酸萎缩评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n=5/组)。
D) 免疫组化显示PEEPA恢复AG模型小鼠胃体增殖细胞数量减少(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误,n=5/组)。
E) 免疫组化显示PEEPA恢复壁细胞数量减少(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误,n=5/组)。
图C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图C、D、E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2. PEEPA激活Lgr5+或Bmi1+ GSCs  

AG模型小鼠胃窦Lgr5+和AQP5+ GSCs数量显著减少,PEEPA可恢复其数量及增殖活性(图2A-B)。基因追踪实验证实PEEPA增强Lgr5+和Bmi1+ GSCs的再生能力(图2B,S1E)。  

 

3. PEEPA促进胃类器官生长  

PEEPA以剂量依赖性促进正常小鼠胃类器官生长及分化标志物表达(图2C-D)。  

图2
PEEPA促进Lgr5+ GSC再生及胃类器官生长。
A) 免疫组化显示PEEPA恢复AG模型中Lgr5+(GFP+)、AQP5+、GFP+PCNA+及AQP5+Ki67+细胞数量(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误,n=5/组)。
B) Lgr5-GFP-CreERT; tdTomato AG小鼠中追踪Tomato+细胞(TAM 10 mg/mL,3次给药后治疗2周和4周)。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误,n=3/组)。
C) PEEPA对胃类器官生长的时间梯度效应(定量数据标注于下方,均值±标准差,n=3/组)。
D) qPCR显示PEEPA促进类器官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均值±标准差,n=3/组)。
图B、C、D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图A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4. RNA测序揭示PEEPA激活EGFR信号通路  

转录组分析显示,PEEPA激活EGFR、ERK、Jak-Stat等促增殖通路,抑制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图3A-D)。  


5. PEEPA模拟EGF功能并特异性激活ERK/Stat1  

PEEPA可替代EGF促进类器官生长,激活EGFR、ERK和Stat1(非Akt1/Stat3)(图3E-G)。  

图3
PEEPA以独特动力学激活EGF信号通路。
A) PEEPA改变胃上皮细胞转录组(经灌胃处理3只AG小鼠)。
B) KEGG和GO分析显示PEEPA组信号通路增强。
C) 热图显示PEEPA诱导受体酪氨酸激酶及Jak-Stat通路基因表达变化。
D) GSEA显示PEEPA上调细胞分裂及DNA修复相关基因。
E) 类器官培养显示PEEPA可替代EGF(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差,n=3/组)。
F) 免疫组化显示PEEPA激活正常及AG小鼠胃组织p-EGFR、p-Stat1、p-ERK1/2。
G) Western blot显示PEEPA激活GES-1细胞中EGFR、ERK1/2和Stat1(非Stat3)。右图:定量数据(均值±标准差,n=3/组)。
图F、G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6. PEEPA-P5鉴定与功能验证  

质谱鉴定出EGFR结合肽段P5(图4A-E),其通过稳定EGF-EGFR复合物增强信号传导(图4E),在胃酸中稳定性高(图S6D)。P5可恢复AG小鼠胃腺体结构及GSCs活性(图5A-H),并特异性促进AG患者来源胃类器官生长(图7A-F)。  

图4
EGFR结合肽段鉴定。
A) PEEPA中EGFR结合肽筛选策略示意图。
B) 免疫亲和层析-质谱联用鉴定的P5序列。
C) Western blot显示PEEPA-P5(0.4 µM)在GES-1细胞中激活EGFR-Stat1轴(与EGF对比)。
D) 质谱检测PEEPA中P5(红色箭头指示m/z 632.35峰)。
E) ELISA显示PEEPA-P5促进EGF与EGFR结合(OD值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检测,均值±标准差,n=3/组,p=0.027)。

图5
PEEPA-P5在胃类器官及AG模型中与PEEPA活性相似。
A) PEEPA-P5促进胃类器官生长(下方定量数据,均值±标准差,n=3/组)。
B) qPCR显示PEEPA-P5促进类器官细胞分化(均值±标准差,n=3/组)。
C) PEEPA-P5可替代EGF维持类器官生长。
D) PEEPA-P5改善胃炎指数及泌酸萎缩评分(均值±标准差,n=6/组)。
E) 组织学分析显示PEEPA-P5(0.5、2、5 mg/kg)修复AG模型胃窦及胃体结构缺陷。
F) 免疫组化显示PEEPA-P5恢复AG模型增殖细胞及壁细胞数量(右图:均值±标准误,n=6/组)。
G) PEEPA-P5恢复Lgr5+细胞及其增殖活性(右图:均值±标准误,n=6/组)。
H) PEEPA-P5恢复AQP5+ GSCs及其增殖活性(右图:均值±标准误,n=6/组)。
图A、B、D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图F、G、H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图6 人类AG样本显示GSCs缺陷及EGFR-Stat1信号抑制。
A,B) 单细胞RNA测序(GEO: GSE134520)显示AG(A)及伴肠化生(IM)的AG(B)患者GO功能模块减少。
C,D) KEGG分析显示AG(C)及伴IM的AG(D)患者信号通路基因下调。
E) AG患者胃黏膜厚度及H+-K+-ATPase+壁细胞、胃泌素+内分泌细胞、TFF2+黏液细胞、Muc5ac+小凹细胞数量减少(n=7 NAG,n=13 AG)。
F) AG患者增殖细胞数量减少(n=7 NAG,n=13 AG)。
G) 免疫组化显示AG患者AQP5+ GSCs减少(n=7 NAG,n=13 AG)。
H) AG患者EGFR、ERK1/2及Stat1活化降低(IntDen:积分光密度,n=7 NAG,n=13 AG)。
图E、F、G、H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图7 PEEPA-P5特异性促进AG患者来源胃类器官生长。
A) PEEPA-P5对患者胃类器官生长的代表性图像。
B) 类器官存活率(均值±标准差,NAG n=6,AG n=12)。
C) 类器官大小定量(均值±标准差)。
D) qPCR显示PEEPA-P5恢复AG类器官中Lgr5及Pcna表达(均值±标准差,n=4/组)。
E) qPCR显示PEEPA-P5恢复AG类器官分化标志物表达(均值±标准差,n=4/组)。
F) Western blot显示PEEPA-P5(0.4 µM)激活AG类器官中EGFR-Stat1及EGFR-ERK信号(非NAG类器官)。数据均值±标准差(n=6/组)。
图C、D、E、F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显著。比例尺:100 µm。


讨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GSCs缺陷是AG的核心机制,并发现康复新中的天然肽段P5可通过激活EGFR-ERK/Stat1通路修复胃黏膜。与EGF相比,P5具有独特作用模式:低亲和力但稳定EGF-EGFR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ERK/Stat1、长效缓慢激活。其针对GSCs的机制为AG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需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及与现有疗法的联合应用潜力。  

 

 

文章来源:

Ke LiXiuying MaZihao LiYa Liu,et al.A Natural Peptide from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Potential to Trea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by Activating Gastric Stem Cells.

Adv Sci (Weinh).2024 May;11(20):e2304326.doi: 10.1002/advs.202304326. Epub 2024 Mar 2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轻盈医学”,版权均归轻盈医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轻盈医学”。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轻盈医学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