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2岁,于2020年4月17日以"间断胸闷8年,加重半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8年间断出现活动后(步行500 m)胸闷不适,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伴胸痛、放射痛,无头痛、头晕,无黑矇、晕厥等,休息后症状改善,就诊本院门诊。考虑HF,予规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比索洛尔、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等治疗。上述症状仍间断出现。此次入院前半个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轻微活动(爬楼2层)后即出现胸闷、气短不适,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伴心悸,于本院急诊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余,最高血压180/130 mmHg(1 mmHg=0.133 kPa),曾于外院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诊断后一直规律服用降压药;糖尿病病史8年,应用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控制血糖;否认高脂血症病史;否认结核等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否认有害物质、毒物接触史,否认性病、冶游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父亲已故,母亲患高血压病,兄弟姐妹健康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婚育史:适龄婚育,爱人健康,生育1子,子健康。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59/124 mmHg,身高185 cm,体重120 kg。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心律齐,S1减弱,S2减弱,P2<a2,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可凹性水肿。余体格检查阴性。
二、检查
(一)化验
入院后(2020年4月17日)查心肺五项:肌钙蛋白I<0.05 ng/m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1.9 ng/ml,肌红蛋白80.8 ng/ml,B型钠尿肽533 pg/ml,血浆D-二聚体427 ng/ml;血糖8.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血脂LDL-C 2.95 mmol/L,血钾3.4 mmol/L,末次(2020年4月20日)复查血钾3.7 mmol/L。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窦性心律,96次/min,V5 R/S≤1,Ⅲ、aVF呈QS型或rS型,T波改变。
2.24 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偶发交界性早搏,呈交界性心动过速,偶发多形室性早搏,偶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间断T波低平。
3.超声心动图:全心增大,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增厚,且大部分室壁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二尖瓣少-中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轻-中度),左室舒张末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65 mm,左房收缩末直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LA-Ds)54 mm,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end-diastolic thickness,IVS-Td)13 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ic thickness,LVPW-Td)13 mm,右室舒张末直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Dd)45 mm,右房收缩末直径(righ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RA-Ds)45 mm,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15%。
4.胸部X线片:双侧肋膈角变钝,肺淤血,肺无实变,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心影明显增大,考虑左心受累疾患,心功能不全。
5.冠脉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左主干及前降支轻度狭窄,左心室增大,肌壁偏厚。
6.睡眠呼吸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23.3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4%,总呼吸暂停次数157次,平均暂停时间22 s,最长暂停时间58.5 s,考虑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双侧肾动脉CT增强扫描、双侧肾上腺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三)运动能力评估
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实测步行距离为395 m,达预计值58.07%;最高代谢当量4.0 METs,达预计值34.71%。静息心率99次/min,1 min时心率110次/min,最高心率127次/min。
(四)肌力测试评估
1次重复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1-RM):上肢60 kg,下肢65 kg,核心60 kg。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轻-中度),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2型糖尿病;(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低钾血症。
2.鉴别诊断:
(1)肥厚型心肌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可能与遗传等有关。临床同样可表现为HF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心电图有左室劳损表现,但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其不对称肥厚,且起病年龄一般较早,无高血压史等可鉴别。(2)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往往位于肾上腺的髓质,患者在高血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一般通过血和尿的儿茶酚胺以及肾上腺的检查,包括CT、核磁等可鉴别。(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肿瘤或者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往往表现为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多尿或者是尿比重下降,发作时可能有肌无力、手足搐搦、低血钾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和尿醛固酮增高以鉴别。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入院后给予米力农、左西孟旦、托拉塞米、螺内酯、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马来酸左旋氨氯、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利拉鲁肽、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依诺肝素、沙库巴曲缬沙坦、酒石酸美托洛尔等药物强心、利尿、降压、降糖、降脂、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心肌耗氧量等药物治疗,并监测血压、血糖、血钾变化,出院后以改善心脏重构、降低再入院率、降低死亡率为目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逐渐增加沙库巴曲缬沙坦及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心功能好转后停用托拉塞米、门冬氨酸钾镁及伊伐布雷定。具体药物治疗方案见 表1 。
表1 患者药物治疗方案
2.运动康复治疗:
患者入院后无新发或再发胸痛,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心功能逐渐改善,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危险分层标准 [ 3 ]( 表2 )对患者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判断患者危险级别C级;根据6MWT结果实测步行距离为395 m,最高代谢当量4.0 METs,肌力测试上肢1-RM 60 kg,下肢1-RM 65 kg。出院前在心电、血压监护下给予患者1次指导适应阶段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床旁坐位5 min、室内步行1 min,训练过程中及结束后心电、血压平稳,随后患者于心内科出院,于心脏康复门诊进行二期康复,根据6MWT平均步行速度,结合危险分层、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评分制定运动处方,设定初始步行速度(km/h)=6MWT的平均步行速度×50%,训练过程中患者运动耐受性良好,结合患者Borg评分逐渐增加运动强度。2020年7月6日行心肺运动试验,峰值耗氧量20.05 ml/(min·kg),达预计值67%,峰值代谢当量5.5 METs,无氧阈心率102次/min,乳酸阈心率111次/min,峰值心率125次/min,检查后再次调整运动处方,训练时心率维持在100~110次/min之间,Borg评分(6~20级)控制在12~14。具体运动训练方案见 表3 。
表2 美国心脏病协会危险分层标准
注:NYHA为纽约心脏病协会;ECG为心电图
表3 患者运动康复方案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出院后44 d(2020年6月9日)门诊复查,血钾3.0 mmol/L,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正常。超声心动:LV-Dd 57 mm,LA-Ds 40 mm,IVS-TD 13 mm,LVPW-Td 12 mm,RV-Dd 39 mm,RA-Ds 39 mm,LVEF 51%。患者出院后3个月(2020年7月28日)复查,BNP、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LV-Dd 56 mm,IVS-TD 12 mm,LA-Ds 41 mm,LVPW-Td 11 mm,RV-Dd 39 mm,RA-Ds 35 mm,LVEF 53%。出院半年后(2020年11月3日)复查,血脂:LDL-C 3.62 mmol/L,肌酸激酶、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LV-Dd 56 mm,LA-Ds 41 mm,IVS-TD 12 mm,LVPW-Td 11 mm,RV-Dd 38 mm,RA-Ds 39 mm,LVEF 53%。出院后1年(2021年5月21日)复查,LDL-C 2.59 mmol/L,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NT-proBNP、肌酸激酶、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超声心动图:LV-Dd 54 mm,LA-Ds 40 mm,IVS-TD 11 mm,LVPW-Td 11 mm,RV-Dd 37 mm,RA-Ds 39 mm,LVEF 53%。
患者出院后44 d、3个月、半年、1年分别于本院门诊复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至出院后1年复查时,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NT-proBNP、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正常,体重减少10 kg,心脏大小及室间隔厚度恢复正常,心功能恢复至纽约心功能Ⅱ级。心脏超声各指标变化见 表4 。
表4 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脏超声各参数变化
文章来源:史宏岩,赵晨颖,陈丽珠.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康复治疗1例[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4(2024-06-06).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31015-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