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8岁。因"间断泡沫尿25年,加重伴血压控制不佳1个月"于2023年2月1日收入我院老年病内科。
患者25年前尿中出现大量泡沫,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尿常规蛋白3+,潜血4+,红细胞满视野,血肌酐90 μmol/L。外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予利尿剂、百令、黄葵等药治疗。
20年前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180/90 mmHg(1 mmHg=0.133 kPa),曾服用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呋塞米等药物,血压控制于140/80 mmHg左右。
14年前因水肿加重就诊于外院,予醋酸泼尼松50 mg、1次/d口服,2个月内规律减量至停药,尿中泡沫减少,水肿消退,后间断服用肾炎康、中药汤药治疗。后监测血肌酐逐渐上升,2年前血肌酐160 μmo1/L,5个月前血肌酐180 μmo1/L。
2个月前发热39.4℃,伴咳嗽、咳痰,新冠抗原阳性,服用布洛芬0.3 g、1次/d,4~5 d后体温正常,后出现大量泡沫尿,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血压最高205/80 mmHg,伴头痛、头晕,在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1次/d,厄贝沙坦150 mg、1次/d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40 mg、1次/d,收缩压波动于150~180 mmHg。
1个月前查尿蛋白+/-,血肌酐200~208 μmol/L,尿素氮14.89~17.91 mmo1/L。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
既往:2年前步行时间断出现左下肢疼痛。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左)161/87 mmHg,(右)157/83 mmHg,体重指数25 kg/m 2。神清,肾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苍白,结膜苍白,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3次/min,右肾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对称可凹性水肿。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足背动脉未触及。
二、检查
血红蛋白浓度93 g/L,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尿常规:蛋白++,红、白细胞阴性。尿钠排泄分数3%。
便常规+潜血:阴性。
贫血五项:血清铁7.7 μmol/L,铁蛋白44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18.33%。红细胞沉降率20 mm/1hr。
生化(2月1日):血肌酐223 μmol/L,估测肾小球滤过率18.9 ml/(min·1.73m 2),尿素氮15 mmol/L,尿酸601 μmol/L,血钾4.35 mmol/L,白蛋白34.5 g/L,肌酸激酶同工酶0.7 ng/ml,高敏肌钙蛋白I 6.2 ng/L,钠尿肽88 pg/m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1 mmol/L。
生化(2月3日):血肌酐256 μmol/L,估测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m 2),尿素氮15 mmol/L。D-二聚体0.25 mg/L。糖化血红蛋白5.8%。24 h尿蛋白定量2.09 g/24 h。
肾早损:尿微量白蛋白1340 mg/L,尿转铁蛋白63 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1668 mg/g。皮质醇节律(-)。甲状腺功能(-)。立卧位醛固酮/肾素(-)。抗核抗体1:320;抗ENA抗体(-)。
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血尿蛋白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尿游离轻链(-)。感染筛查(-)。
肿瘤标记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2.5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5.34 ng/m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141.1 pg/ml↑。
胸部CT平扫:感染性支气管炎,右肺上叶实性结节,右肺中叶慢性炎症改变,纵隔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
24 h动态血压:白天血压123~189/54~89 mmHg,平均150/68 mmHg。夜间血压112~162/51~73 mmHg,平均135/62 mmHg。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145/66 mmHg。心率79~102次/min。
泌尿系超声:右肾大小7.8 cm×4.1 cm,实质厚0.8 cm,左肾大小8.6 cm×4.9 cm,实质厚1.2 c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内部结构欠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积水及梗阻征象。结论:双肾偏小、双肾弥漫性病变。
双肾动脉、静脉超声:左肾动脉主干最大流速1.5 m/s,肾内动脉血流充盈差。右肾动脉主干最大流速3.89 m/s,肾内动脉血流充盈差。左肾静脉可见附壁血栓样回声,管腔内血流充盈差。右肾静脉未见血栓征象。结论:右肾动脉主干狭窄(>70%),左肾静脉附壁血栓。
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左)11 ml/min,(右)13 ml/min,总24 ml/min。结论:双肾血流灌注减低,功能严重受损。
下肢动脉超声:左侧髂总动脉管腔狭窄>75%。踝肱指数(ABI):左下肢0.78,右下肢1.1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慢性肾脏病G4A3、急性肾损伤、肾性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慢性肾小球肾炎,右肾动脉狭窄,左髂动脉狭窄,左肾静脉血栓,高尿酸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
鉴别诊断:
1.高血压病因:患者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需考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年慢性肾病病史,目前慢性肾脏病4期,肾动脉超声提示右肾动脉狭窄>70%,考虑存在肾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无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表现,皮质醇节律正常,不考虑皮质醇增多症;无心悸、多食、易激惹、消瘦等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不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钾正常,立卧位醛固酮/肾素正常,不考虑醛固酮增多症。
2.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病因:蛋白尿多年,目前中等程度蛋白尿,存在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无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继发性肾病证据,考虑原发肾小球肾炎。肾血管超声提示左肾静脉附壁血栓、右肾动脉主干狭窄,近期服用布洛芬,无肾前性、肾后性肾损伤证据,考虑急性肾损伤与肾静脉血栓、肾动脉狭窄、药物、高尿酸血症有关。
3.肾动脉狭窄病因:老年女性,存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血管超声提示外周血管多发粥样硬化,红细胞沉降率、抗ENA抗体正常,考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可能大。
四、治疗
1.患者血压控制不佳,逐步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使用贝尼地平8 mg、1次/d,卡维地洛12.5 mg、2次/d,特拉唑嗪2 mg、1次/晚,坎地沙坦2 mg、1次/d,吲达帕胺1.25 mg、1次/d,患者血压仍控制不佳,最高196/90 mmHg,血肌酐上升趋势,最高309 μmol/L。考虑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右肾动脉狭窄、缺血性肾脏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治疗方案、获益及风险后,决定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
肾动脉造影可见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狭窄70%~80%,右肾萎缩,实质显影差,左肾动脉狭窄轻度狭窄约40%,血流通畅。于右肾动脉置入一枚5 mm×19 mm支架后造影示支架通畅,右肾显影明显改善( 图1 )。
患者存在左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超声、ABI支持存在左髂动脉狭窄。行髂动脉造影,可见左髂动脉重度狭窄约80%,置入1枚8 mm×40 mm支架后造影示左髂动脉血流通畅,血运较前明显改善( 图2 )。
介入治疗后,监测血肌酐从术前309 μmol/L逐渐下降,术后第8天血肌酐234 μmol/L。降压治疗方案调整为:卡维地洛12.5 mg、2次/d,贝尼地平8 mg、1次/d,坎地沙坦2 mg、1次/d,特拉唑嗪2 mg、1次/晚,血压105~155/50~79 mmHg,较术前明显好转。
2.抗栓治疗:支架术后加用波立维75 mg、1次/d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存在肾静脉血栓,给予艾多沙班15 mg、1次/d抗凝治疗,监测ADP 58.37%,抗Xa因子活性0.05 IU/L(谷值),0.42 IU/L(峰值)。
3.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1)肾性贫血:速力菲0.2 g、1次/d,维生素C 0.1 g、1次/d,血压平稳后考虑加用罗沙司他;(2)矿物质-骨代谢异常:司维拉姆0.8 g、3次/d,骨化三醇0.25 μg、1次/d;(3)高尿酸血症:别嘌醇缓释胶囊250 mg、隔日1次;(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1.25 mg、1次/d;血脂异常:阿托伐他汀10 mg、1次/晚。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3个月后随访:降压药调整为卡维地洛12.5 mg、2次/d,贝尼地平8 mg、1次/d,坎地沙坦2 mg、1次/d,血压105~145/50~79 mmHg,心率70~90次/min,活动时左下肢无疼痛。
尿常规:蛋白+,余未见异常。24 h尿蛋白定量1.23 g。
血红蛋白浓度100 g/L。
生化:血肌酐224 μmol/L,尿酸370 μ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6 mmol/L。
双肾超声:右肾大小8.7 cm×4.1 cm,实质厚1.0 cm,左肾大小8.4 cm×4.5 cm,实质厚1.1 cm。右肾长径及实质厚度较术前增加。双肾动静脉及下肢动脉超声:右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双肾动脉未见狭窄,双肾静脉未见明显血栓,左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通畅。
患者血压基本达标,肾功能稳定,尿蛋白较前减少,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肾静脉血栓消失,肾动脉、髂动脉支架通畅,间歇性跛行缓解。目前该患者仍在持续随访中。
文章来源:刘美,闫子光,付志方,等.难治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1例[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4(2024-04-29).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30929-02418.